看《穹頂之下》的反思-這就是中國

City

發布時間: 2015/03/08 18:38

最後更新: 2015/06/17 18:16

分享:

分享:

終於趁周末有空,把這個據稱面世僅數天,就已錄得逾億點擊率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看了。我上網找它的時候,它已被大部份內地網站屏蔽--這就是中國;

結果我是在Youtube上看到它的完整版本的--幸好是香港。

柴靜是前中央台的女記者,她擅長做調查新聞,深入採訪,形像柔中帶剛,溫婉而堅韌。

相片來源:youtube截圖

這個紀錄片其實是一場演講。柴靜以非常悅耳的聲線,感性地展開故事:女兒一出生就要接受良性腫瘤割除手術,究竟為什麼?

她決心花一年時間、自資一百萬元,深入探討霧霾這場「私人恩怨」:什麼是霧霾?它從哪裏來?我們可以做什麼?
 

柴靜拍攝霧霾紀錄片,是源自女兒患病。(相片來源:新浪微博)

長達100分鐘的演講內容非常豐富,表達手法亦活潑,而且直指問題核心,水準絶對是國際級的。

我欣賞它不但從多角度深入探討霧霾的嚴重問題,還提出建議:開放市場,引進創新企業淘汰高污染的舊企業;公開污染訊息;公民參與,檢舉違規排放等等。
 

在內地提出這樣的觀點,殊不容易,難怪很多人都相信柴靜背後有人在撐,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這紀錄片在一石激起千重浪後,不久卻被消失。
 

坦白說我看這紀錄片除了欣賞外,還是有幾分危機感的。

不畏強權的深入調查,向來是香港傳媒的特色,也是我們相對內地的「剩餘優勢」,可你看內地已有這種水準的採訪了。

我記得看過前電視記者呂秉權的現場演講,不長,約廿多分鐘,整個表達手法也是超水準的,聲情並茂,提到有關國內弱勢社群的情況,我的心也抽著;提到專制強橫的官員或政策,我感到荒謬可笑。他完全牽動著觀眾情緒。

現於香港大學教學與做研究的《唐山大地震》作者錢鋼,他的課基本是一套電影,他是說故事的高手,配以幻燈片,扣人心弦。

香港有人才,(尚)有新聞自由,還有建全法制保障、出入自由、資訊流通,我們做調查新聞的條件遠勝國內。

慚愧我已轉行,前線的記者們莫忘使命與理想啊。

全文刊於黃雅麗網誌「這雙手雖然小」,文章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修改,原題為〈看《穹頂之下》的反思〉

撰文 : 黃雅麗 Leona 香港無綫科技商會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