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男兒淚成就了靚湯女王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3/13 18:24

最後更新: 2015/05/06 17:12

分享:

分享:

靚湯女王堅持事事親力親為。(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走在上環永樂街街頭,看到一個個上班族,手捧熱飲暖手,但杯裏散發的不是咖啡香,而是熟悉的住家湯味道,煲湯的大廚是靚湯皇創辦人成邁安。

成邁安中學畢業後便當秘書,自言不懂做生意,小食店雖開業10年,4年前才開始賣湯,找到自己特色。舖面加廚房面積不足一百呎,初時見魚蛋燒賣有市場,便開始賣小食,又賣過早餐午餐,跟鄰店賣的無分別,一直找不到定位,頭5年一直蝕錢,曾試過連租都交不起,要去求當時的業主免租兩個半月。

慷慨業主成動力天使

小食店是成邁安的第二盤生意,此前她曾由家人打本開餐廳,經營了4年,最終結業收場,但卻給了她開店經驗。問題不是沒有經驗,而是對生意不上心。

有段時間成邁安都把店舖交給員工,自己還會約朋友出街,只在有空時才回店看看,這樣讓員工有機可乘偷錢及貨,發現時為時已晚,一直沒有管理數簿的她連損失了多少貨及錢都不清楚。

親友不止一次叫她放棄,無謂辛苦自己,但那位業主的慷慨成了她繼續的動力,

遇到這樣好的人我不能放棄,好像有天使叫我要繼續,我相信我欠的是一個好產品。

賣湯是因一滴男兒淚

這個產品其實是成媽媽每頓飯必備的湯。一直以來成邁安都認為湯是飯桌上的基本,一次送湯給獨居朋友時,朋友感動得流下男兒淚,才發現湯對其他人來說是奢侈品,於是4年前決定賣湯。

湯是家庭溫暖的象徵,但現在很多人獨居,工作又繁忙,不能常煲湯,對他們來說湯是奢侈品,所以我希望客人來到我的店除了喝到湯,還能感受到家的感覺。

汲取教訓後,成邁安堅持凡事親力親為,由買材料、落湯料以至調味都由全她負責。湯是分4個湯鍋來煲的,雖然較坊間的一大鍋煲麻煩,但能令湯更入味。

每天下午4點便開始煲湯,到晚上12點關火後第二天早上8點繼續煲至10點,一共煲足10個鐘。由成邁安調味後便把湯入進保溫壺,趕上在午飯時段讓客人喝到熱辣辣的湯。

售賣時將湯放入暖壺,保持湯的溫度。(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蝕本都要煲靚湯

賣湯生意令小店漸入佳境,但仍會有蝕的時候。其他人想着如何把利潤增到最大,她卻想着如何把湯的質素提到最高,單是《iMoney智富雜誌》訪問當天賣的椰子紅棗響螺花膠鮮奶煲雞這煲湯,成邁安便用了80多隻雞、30多個椰子、1斤花膠及40磅湯骨去煲,湯料平均佔湯的六七成,就像媽媽煲湯落料並不吝嗇。材料足但賣街坊價,每壺賣28元,每杯賣15元,成邁安坦然當天賣的湯是蝕的。

貴精不貴多,成邁安堅持每天只賣一款湯。每天平均賣出200壺,除了門市,還會把湯送到客人的辦公室,訂湯的多是附近的上班一族,亦有公司會訂上百壺湯給員工。

椰子紅棗響螺花膠鮮奶煲雞,真材實料。(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送湯給佔中學生不留名

成邁安的湯溫暖不少人,兩年前她路過長江中心,看見雨中罷工的貨櫃碼頭工人,第二天便送了100壺湯過去給工人,連店舖名也沒多提,早前有客人訂了100壺湯給在金鐘的雨傘運動參與者,成邁安自己便再送100壺,她說從來不理政治,只是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希望喝湯的人能感受到溫暖。

單靠客人的口碑現在賣湯的生意開始上軌道,雖然市場很大,但她沒有擴展生意的想法,擔心質素難維持。過去十年成邁安雖然是勞心勞力,但她認為「這種從無到有的滿足感是最高貴的安穩」。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節錄)

原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385期(收費閲讀),標題經TOPick 修改,原題為「靚湯女王:蝕本都要煲靚湯」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 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