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的12 部日本漫畫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3/15 14:09

最後更新: 2015/03/15 19:12

分享:

分享:

數個月前看見幾位朋友在 Facebook 寫這個題目,已很想參與,但一直沒有時間,現在終於快到萬眾老師期待的農曆新年假期,較為空閒可以動筆了。

看漫畫,純粹個人興趣,毫無心得,只是想分享分享而已。美國漫畫我看得很少,日本漫畫我主要看的是熱血系男兒風通俗作品,手塚治虫《佛陀》之類較嚴肅的我很少接觸,看得多的如《蠟筆小新》卻也談不上至愛。

我的至愛,就分開十二節慢慢細說吧。(這篇文章從二月寫到三月,因此文中或會提到當時發生的事)

第 12 位︰永井豪《惡魔人》(1972-1973)

首次想講的是《惡魔人》。最初接觸這部作品,是因為在演唱會中聽到水木一郎主唱電視動畫版主題曲,我從沒看過那動畫,但聽說內容與風格皆與漫畫大異,只是類近那時候流行的變身超人卡通,每集都會出絕招那一類。

後來終於在漫畫店借閱,一翻開即嚇了一跳︰那是當時的我所看過的最恐怖、最灰暗的東西 ﹗那是個完全令人絕望的世界,人類社會與人心深處最可怖者,莫過於互不信任各為私己,當所有人都會隨時變成怪物,為了自保,當真甚麼都作得出來,僅存者還能保有人性之光嗎?

怪人殺人、人殺怪物、人殺人、怪物殺怪物、你殺我親人、我殺你全家,殺到最後人類都死光光了,那是多麼可怕的故事﹗

某主角被殺一幕,我永遠都忘不了﹗ 其後題材略近的《寄生獸》(1990-1995)以至《進擊之巨人》(2009-),完全不是同一級數;那種越讀越戰慄的感覺,我看過的漫畫中大抵只有伊藤潤二的《漩渦》(2000)可以媲美而已,但論大膽,又略不如敢觸碰同性戀意識的永井豪了。

後來又讀了派生作衣谷遊的《惡魔人啟示錄》(1997-2000),尚算精彩,但震撼程度可相差遠了。想了解人性之惡,必讀《惡魔人》﹗

第 11 位︰藤澤亨《GTO》(Great Teacher Onizuka,1997-2002)

我最愛的這個系列中,故事最薄弱的,其實就是《GTO》,但這就是我和朋友們的「集體中學回憶」,想當年人手一本上堂時傳閱偷看,為同學、老師改花名,都是用此漫畫當中的人物,可見對我們的影響力。

暴風少年搖身一變成為熱血教師,內容當然荒謬,每一頁都極端暴力、鹹濕、搞笑,主角鬼塚英吉的所有言行,倘若發生在真實世界,一定被拉去坐牢,五分鐘老師都做不成。

更大的問題,正如許多論者所提出的,鬼塚雖然確實是「春風化雨」挽救了許多問題少年,但其「教化」邏輯,不過就是唯力是視——我堅持到底(更多時是打架打贏了),所以我就是對的,這其實是很危險的,因為學生們回頭改過,不過是「跟大佬」心態,而不是出於道德的醒覺、思辯的結果,終究不算真正改過自身。

當然,我看《GTO》,不過是看賤格搞笑(特別是畫面上那些密密麻麻小字,笑到我標眼水,不知是日本原著本就如此還是香港譯者的心思了)漫畫的心態,也喜歡看打不死的爛仔打架(因此我也喜歡梅澤春人的《BOY 聖子到》(1992-1999),常在想到底是鬼塚好打,還是日日野晴矢厲害?),哈哈哈。

這些都是中學生的思想「毒藥」啊,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是因為看了《GTO》才興趣做老師的念頭,何況我即使想做鬼塚,事實上性格與能力都不像呢。

另一個我喜歡《GTO》的原因,是當時有線電視播映日劇《GTO》(1999),當時的反町隆史在我心中可比木村拓哉、福山雅治、竹野內豐等都要有男人味得多,而那時剛剛紅起來的松嶋菜菜子又正值包包臉最可愛的日子,喜歡得不得了,所以做男人,一定要做反町隆史(誤)。

後來《GTO》真人電影版更有我整個中學時代最喜歡的日本女星藤原紀香,噢,那都是逝去的青春了。

至於《GTO》的漫畫續作、電視動畫,我都沒看了;數年前還有重拍的真人日劇版,男女主角 AKIRA 與瀧本美織我都完全不認識,看照片也毫不吸引,再一次證明我老了。

第 10 位︰村枝賢一《幪面超人 SPIRITS》(2001-2009,新版正連載中)

        在這個系列之中,唯一仍然在連載而(可惜)我很早就放棄沒追看的,就只有這部《幪面超人 SPIRITS》。

其實我很少看幪面超人的特攝電視劇,但小時候看《幪面超人 BLACK RX》(1988-1989)的震憾,至今仍然記得,南光太郎、太陽王子、三段變身、幻影激光劍、蝗蟲電單車、宮內堂千唱的主題曲,太帥了、太帥了﹗

可是此後我再沒看過其他幪面超人電視劇了,劇場版的話,唯一完整看過而且成為我對幪面超人的「標準印象」的,則是《幪面超人 ZO》(1993),懸疑、詭秘、悲壯,這才是幪面超人嘛——對,幪面超人說的就是「改造人的悲哀」﹗

現在那些甚麼變身腰帶、招式卡片、平行世界、造型奇怪的,只能算是小孩子的玩具,根本就不能算是幪面超人﹗ 村枝賢一這部漫畫改編自真人特攝版《幪面超人 ZX》(1982-1984),故事集合了各初代幪面超人,寫他們與終極邪惡勢力周旋挑戰,男人的浪漫,盡在於此。

其實這部漫畫我看過的只約一半(後來確實愈來愈乏味),最好看的是開首幾卷鋪敘各大幪面超人出場參戰,其後集合同場變身的一幕,變~~﹗身~~﹗ 簡直熱血得令人「臉紅耳熱」。

更重要的是,這部漫畫真的能回歸初衷,熱血之餘也認真刻劃「改造人的悲哀」;村枝賢一最厲害者,就是描寫男人的執念,認定了目標,無論如何都要勇往直前的意志(也許我為人固執卻又容易放棄,所以特別欣賞這類人),許多漫畫標榜的所謂熱血,其實淺薄得很,村枝賢一卻畫得躍然紙上,事實上他畫動作場面確有一手,同一招「風雷電」,只有他畫得有真氣勢。

我是怪物,全世界都誤會我,沒有人了解我,欲除我而後快,我還能秉持自我與敵拼死作戰,保衛這些懼我恨我的人嗎?

村枝賢一寫的,就是這種被打斷了手踢斷了腿仍然咬牙站起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慨。

《幪面超人 SPIRITS》的那個惡魔橫行的世界,人類隨時滅亡,其實只差一步就變成永井豪原版《惡魔人》了,但就是因為有這十位真男人(看這部漫畫,你記得的不是各大超人的名號,而是他們的人類身份︰本鄉猛、一文字隼人、風見志郎、結城丈二……),人類才能夠繼續戰下去啊。

這一篇,宜聽著水木一郎或宮內堂千現場獻唱各大初代幪面超人主題曲來讀呢。

第 9 位︰村枝賢一《我們的足球場》(1992-1998)

 對,又是村枝賢一,熱血漫畫家,不能不提他。我平生所買第一本漫畫,是《足球小將》世少篇四強賽日本苦勝法國那一回,看戴志偉率領眾隊友以血肉長城擋住法國隊腳腳致命的曲尺射球與加農炮射球,對還是小學生時的我確實非常熱血。

是的,高橋陽一的《足球小將》是我們這一代都愛看的漫畫,經典地位不必多介紹,但長大了後,自然覺得無論故事、畫功都是得啖笑(小時候會模仿漫畫中的射球招式也是得啖笑),與其當是足球故事,不如當是格鬥漫畫更加合適,無論其影響到多少人的球員夢、反映了多少日本足球的興隆史,對我來說也不重要。

至於另一部經典足球漫畫《足球風雲》,我更是一頁也沒看過。《我們的足球場》則不同,沒有破牆穿網的射球,沒有拖沓重覆的劇情,村枝賢一寫的日本足球界的實際情況、職業球會面對的困難,寫的是日本隊上下如何拼盡血汗誓闖進世界盃的故事。

村枝賢一不賣絕技,他寫的球員長短處都非常明顯,要追求勝利,就得不停鍛鍊,體能、體能、體能,練到嘔出黃膽水都要繼續跑,只要堅持跑動,在球場上才有機會——這是村枝賢一式的熱血,正如上一篇提到的,這是男人的執念,是真的是要死也要達成目標的那種意志。

《足球小將》強調熱愛足球(足球是我們的好朋友)、合作(雙人射球)、犧牲(顏面擋球)、堅持(場場如是吧),《我們的足球場》當然也強調,但更多時強調的是對勝利的執拗,要雪前恥、要爭長短,如果說前者是少年的漫畫,後者明顯就是男人的世界了(再說當時的足球漫畫甚少認真談戰術,《我們的足球場》卻有一定的描寫)。

因此,看麥泰萊即使冒斷腿危險也要射球,我感到的是興奮、過癮;看伊武劍輔斷腿也要射門,我卻幾乎感動得要哭。

看主角高杉和也在世界盃分組賽大戰阿根霆達米安(巴達斯圖達?),彷彿就是看兩大武林高手比拼般有氣勢。看籃球漫畫要看《男兒當入樽》,看足球漫畫一定要看《我們的足球場》﹗

第 8 位︰鳥山明《龍珠》(1984-1995)

不必介紹了吧?八十後者,不選《龍珠》者幾稀。說來有趣,第一次看《龍珠》漫畫,竟是大學時候。

小時候沒錢買漫畫,無線播《龍珠》動畫,總在星期六較晚時份,母親當時管教甚嚴,不許晚睡看電視,結果看菲利篇,看到悟空變身超級撒亞人後就沒了,誠為人生一大恨,可是當時每年暑假有《龍珠》劇場版,父親總會帶我們去銅鑼灣百樂戲院入場欣賞,非常開心,故此一直以來,我對《龍珠》的記憶,其實只限於劇場版(詳細留待寫我最喜愛的日本動畫劇場版時再說了),要到大學時才終於一睹原貌。

《龍珠》經典之處,不必細說了,儘管前段是搞笑冒險風,男生們喜愛的卻是後來打到出宇宙的故事(即使是千禧年後出生的學生,八十年代的動漫大都不識,總知道甚麼是「變超西」,即可見其影響力),雖然鳥山明一直很想早收故事,又始終不時加插搞笑元素,那越打越厲害的情節終究才是最有趣的。

儘管論者不時詬病這種魔王層出功力無限上升的故事,但《龍珠》依然比《火影忍者》一類後繼者教人輕易容忍接受得多,何況即使單以呈現動作分鏡的能力而論,鳥山明也確實在不少熱血風少年漫畫家之上。

對我來說,不談打鬥,《龍珠》最有趣者,乃在於其精彩百出的人物設計,每一個都完全估唔到,但又個個成為風尚,既有如人造人 17、18 號或杜拉格斯般平實、時尚的風格(後者中間分界、牛仔短褸、運動長褲的造型,連郭富城也得「參考」?),也有如菲利、斯路、布歐等造型破格、用色奇特的設計(像《幽遊白書》的戶愚呂,角色雖然經典,造型其實仍屬可想像的怪物套路。

到了《Hunter X Hunter》,蟻之王不過就是菲利斯路布歐三者合一的設計),我實在不明白鳥山明是怎樣想像出這些角色的。至於悟空對比達、悟飯單手龜波等名場面,在此真的不必再提了,沒記憶、不喜歡的,大家根本就不在同一 channel 嘛,哈哈。

明天是情人節,應剛好會寫到我最愛的 12 套日本漫畫第 7 位,那是這 12 套漫畫中唯一的戀愛漫畫,也真是巧合。

不過講到日本漫畫中的愛情故事,小時候第一次對此略有懵懂印象,哈哈,其實是 18 號和無閑這一對,奇怪吧?正如笛子魔童所言︰「完全弄不懂」,女生說「再見了」到底是甚麼意思,我現在也是完全不懂啊,哈哈(我小時候也喜歡 18 號啊)。

第 7 位︰桂正和《I"s》(1997-2000)

我最愛的 12 套日本漫畫,唯一的情愛類作品。記得當年正在讀中二,適逢在陸運會,比賽後在看台無所事事,有同學遞了一本封面是泳衣少女的漫畫(《I"s》單行本第三卷)給我,猥猥瑣瑣地說︰「正啊喂﹗」一睇,血氣方剛的少年,當然上下身都發熱,從此,我們就陪伴瀨戶一貴,從第一卷力追葦月伊織到最後一回。

我想熟悉日本漫畫的朋友,都知道桂正和的風格,說故事其實不是他的最強項,但畫少男少女,實在沒多少人能比得上他。

後來補看《DNA²》(1993-1994),故事當然更佳更動人,但其時畫風尚未如《I"s》般精緻細膩,何況說到「初戀」這回事,那種對心儀女生的輾轉反側,那種血氣少年對性的慾望與想像,那種(單方面的)對愛情的渴望與憧憬,《I"s》實在寫得太好,桂正和實在太了解少男的心了(即使是最好的青春日劇,大概也賽不過他)。

事實上,《I"s》每一頁其實就是桂正和對酒井法子的傾慕,單行本每一回封面也可視為酒井法子的漫畫肖象(特別是第五卷,那雪中的葦月伊織靚到呢﹗),所以邊看此作品邊聽酒井歌曲也是美事。

十多卷漫畫,最心動的一幕,自然是地下鐵表白,從醞釀、計劃、誤會、失敗、氣餒、不棄、回頭、追上到最後不經意吐露心跡,每一步都如此令人緊張、心跳、害羞、喜悅,終於一句「原來不是單戀」,那份兩心相悅如在雲上的觸動,許多人一生中也許就只期待這一刻吧。

至於後來的情節,雖然愈來愈無聊(明知這類漫畫不可能真的畫巫山之事,但寫二人初夜卻因緊張肚餓而未能事成之類,也挺引人遐想又暗中好笑的),少男們也許不太計較了(如果真只為看那個倒不如看八神浩樹)。長大了後,大家都不會再看桂正和了,但那段青澀的心跳回憶是永遠不會忘記的吧。

第 6 位︰浦澤直樹《MONSTER》(1994-2001)

懸疑殺人、醫療倫理、權力鬥爭、人類之愛、恐怖陰謀、東西冷戰結構、柏林圍牆倒塌前後社會……接觸《MONSTER》前,我從沒想過漫畫的世界可以如此深邃、那麼震撼,至今我也說不出有多少漫畫有此深廣度,敢探索以上複雜的議題。

更厲害的,是浦澤直樹簡潔、精準的畫功,其分鏡頭能力可不遜任何一流導演,沒看過其漫畫的,是絕對難以想像其冷峻的魔力。

浦澤直樹之後的作品(一直可惜沒看他之前的漫畫),《20 世紀少年》(1999-2007)同樣精彩,但我略嫌開大了頭,結尾稍稍遜色;《PLUTO》(2003-2009)我認為已超越手塚治蟲的原作,然而尚不如《MONSTER》般原創與深刻。

浦澤直樹另一厲害之處,乃在於描寫人物,儘管其角色總帶有沉默、神秘、偏執等特點,但像《MONSTER》中的倫華探長、法蘭斯.波拿巴達、古利馬等都教人難忘,不輸尚保有光明人性(因此常被扭曲恐怖的處境而陷入道德困境中)的天馬醫生與妮娜。

《MONSTER》故事中的漫畫《沒有名字的怪物》沒有一滴血沒有直接的惡意,卻是我看過的最恐怖的東西之一,是的,「人類可變成任何東西」,因此入了魔道,可以毀滅一切,是以保存人性光輝是最重要的,否則就沒法對抗心中的「怪物」了。

一直傳聞荷里活會開拍《MONSTER》真人版,影迷們皆說找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最為合適,是的,他的冷冽影像與處理多線發展層層遞進的懸疑故事的能力,固然很對浦澤直樹的風格,但我認為論故事的氛圍與內在的張力,其實大衛哥倫堡(David Cronenberg)更能接上《MONSTER》的世界,不過都是空想了,據說 HBO 已買得版權將拍成電視劇,不知誰是導演?我敢說非一流導演處理不了這漫畫啊……

「有人可以等是件幸福的事,不管等的人來不來都是一樣。」浦澤直樹的《MONSTER》雖然是個緊張懸疑的恐怖故事,可是他想說的,其實就是「甚麼是幸福」這個大題目吧。

有人可以等,就這麼簡單,已經很幸福啊。這句話,我要記著。不過扯遠一說,《等一個人咖啡》花了那麼多功夫說「等」,還不如《MONSTER》的一兩章情節,爛片果然就是爛片啊。

頹唐的殺手保鏢。酗酒的絕望女人。他被「組織」委派去保護她。他不知她是何來歷,也討厭這個女人拜金、辛辣、愛挖苦的言行,只知要保護她完成「任務」。

她討厭這個男人沉默悶蛋,也知道完成任務後誓將被處決,而且下手的很可能就是只能聽從「組織」指令的他。

可是到了最後,兩人雖然沒說過多少話,但知道彼此的故事,明白大家的處境,經歷了這段日子,兩人都知道心中已有對方。

女人的背影、最後的微笑、再見的承諾、男人的戰鬥、車站的等候、無言的永別……浦澤直樹只用了幾章漫畫,就畫出了一部完整的 Film Noir。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拍得到嗎?也許……

(很不應節)這幾日一直在重溫《MONSTER》,今天一口氣將最後幾卷讀完,到現在,我才真正感受到那種戰慄,特別是最後兩卷,實在太荒涼、可怖了。

因此讀到最後,這兩夫婦談「幸福」的一段,眼淚忍不住就湧將出來。祝大家羊年幸福安然,常掛笑容,這樣就足夠了。

第 5 位︰藤崎龍《封神演義》(1996-2000)

不需讀過原著小說,也能知道這套漫畫只是借用了其敘事背景、主要人物與基本情節,天馬行空、隨心改寫、自我發揮處極多,可是正因如此,藤崎龍這唯一真正成功的作品更吸引向來喜歡「二次創作」的我。

說實話,這部漫畫不過是一般打魔王(打敗魔王後尚有終極大魔王,兼發現高層隱藏了重要秘密)故事,頂多只能說是平衡了搞笑與打鬥兩元素,有趣、過癮,也不算特別出色(可以說是我這 12 套最愛漫畫中最弱的),但因為套用了中國不少歷史人物與神話角色,頓時就好玩了許多。

尤其是後段故事愈來愈精彩,說人類要摒棄「歷史之道標」走自己的路,兼且「合理化」了整個封神計劃(雖說沒讀過原著,但我實在不明白「封神」有何意義,只能說那是古代封建思想之反映,以文化考古的角度看來自有意義,純從看故事的角度來說就很沒趣),整件事就變得很「有型」,很對中學生時代的我的口胃。

是啊,《封神演義》的人物的確「有型」,聞仲與申公豹在原著都不算是第一流的道士或仙人,在這漫畫中卻是強中之強,特別是聞仲,他是那種我最喜歡的男人,有強烈的執念,雖然是敵角,但他單挑崑崙十二仙再壓倒元始天尊的意志與實力(禁鞭也是我喜歡的那種直接打擊系武器/法寶),小時候真的覺得「很型」。半仙半妖的楊戩、超級法寶人哪吒、武成王黃飛虎等都是我喜歡的角色。

可惜,今天記得這漫畫的朋友(特別是新一代)應該不多了。

第 4 位︰和月伸宏《浪客劍心》(1994-1999)

 到了前 4 位了,可以想像,都是大家喜歡的名作。第一次接觸《浪客劍心》,漫畫已到了京都篇之末,我是看到劍心打倒志志雄後,才慢慢補看之前的故事,然後隨劍心回憶幕末、誤殺愛妻、再救阿薰。

看《浪客劍心》,啟發我的許多第一次︰因為劍心,我嘗試讀有關日本幕末維新的歷史,至今仍對有關新撰組的人事與衍生創作很感興趣;因為劍心,得知中學的動漫學會放映動畫電影《浪客劍心 - 明治劍客浪漫譚 - 維新志士之鎮魂歌》(1997),我立即報名參加,一聽到主題曲《虹》,心醉不已,後來知道主唱樂隊為 L'Arc~en~Ciel,從此成為其歌迷。

因為劍心,我第一次在晚飯時間爭取要家人讓我看當時在國際台播映的英語配音劍心動畫。

如今看來,《浪客劍心》的故事還是頗為簡單,以幕末維新時期為背景,其實未能深入這時期的精神,即使寫到了如赤報隊等一般動漫較少觸及的歷史,也談不上能用盡各種敘事、創作的可能性,反倒是電視動畫、OVA 與真人電影更寫得深刻、動人,如「追憶篇」OVA(1999),無論是故事與音樂都是第一流的演繹,將和月伸宏原作中的孔孔洞洞都填好了。

事實上,劍心的故事,寫得最好是最初與刃衛一節(脫胎自和月伸宏早期的短篇),從昔日殺手的處境反映了時局的變化,相當細心經營,後來的發展漸漸還是回歸打大魔王式橋段了。

和月伸宏喜歡美國漫畫,其人物設計都很有美國漫畫的影子(特別是人誅篇),但愈來愈「美化」的傾向,反倒顯得與其歷史背景格格不入,像鯨波兵庫的怪嘴、夷腕坊的機械身,過癮是過癮,我可不想見到劍心打怪獸啊(說起來,劍心殺與不殺的主題,也略有 Batman 或 Punisher 的味道)。

這樣說,好像我已不再喜歡《浪客劍心》似的,當然不是啦,齋藤一的牙突、雪代巴的白梅香,永遠在我心中決不會忘記呢。

第 3 位︰尾田榮一郎《ONE PIECE》(1997-)

日本超人氣國民漫畫,不用介紹了吧。我是到中七高考後的假期才接觸這部漫畫的,那時候我以為不會再喜歡上任何「新」漫畫了(這系列提到的所有漫畫都幾乎是中學時代認識的),但當時正無所事事,同學傳來開首廿多卷漫畫,讀著讀著,竟然從此愛上,一直追看到今天(這也是本系列中唯一未完結的漫畫)。

都說尾田榮一郎深受鳥山明《龍珠》(1984-1995)影響,兩者之間也頗有相似之處,但我認為單以開首廿卷而言,《ONE PIECE》其實已超越了《龍珠》,不論是世界觀之完整、千奇百趣的人設,還是熱血感人的情節,尾田榮一郎縱未算青出於藍,也絕不負今天盛名。

特別是山治、娜美等數位主角初登場、述說過去並排除萬難加入路飛陣型時的故事,那種「熱血的浪漫」,我真的幾乎哭了出來(對,其實我是很眼淺的);路飛死戰沙鱷、血戰 CP9 等名場面也看得人熱血沸騰。

創作熱血漫畫是日本人的專長,但我看過的,實在沒有幾部可與《ONE PIECE》媲美,而與《ONE PIECE》同期的著名作品,如岸本齊史的《火影忍者》(1999-2014),儘管人氣極盛,然而論整體之規劃、故事之完整、思路之連貫、畫功之簡潔,與尾田榮一郎相比,也無疑差得太遠。

是的,《ONE PIECE》的所謂冒險,其實不過是以打鬥為主,論深度,和日本大部分流行漫畫沒有兩樣,但《ONE PIECE》自有特殊魅力,吸引讀者追看廿年,依然人氣不衰,已是難能可貴了。

當然,我們常笑說陳某的《火鳳燎原》(2001-)與冨樫義博《HUNTER × HUNTER》(1998-)、永野護《五星物語》(1986-)與高屋良樹《強殖裝甲加爾巴》(1985-)是看不見盡頭的漫畫,只怕要子孫在墳前焚燒,我們才能在陰間讀到結局(這四部漫畫,有的已停追,有的在中段才開始看,有的是斷斷續續隨意看看)。

其實《ONE PIECE》也很有這樣的「潛質」,過了第三四十卷左右,《ONE PIECE》無疑是拖劇情拖得太嚴重了,越來越不好看,猜想是集英社死抱金雞蛋,不肯讓尾田榮一郎輕易結尾之故,犧牲了漫畫質素,也只能說可惜,可是我還是會追看下去吧。

尾田榮一郎曾暗示草帽海賊團還有新成員加入,我認為實在不必,現在的人數已多得難以好好敘事了,某些人氣角色也漸有弱化之勢,如我很喜歡的山治,明明是草帽海賊團「三強」,但表現越來越弱,甚至成為插科打諢的角色,我相信作者應該看不出這問題,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吧?

第 2 位︰井上雄彥《男兒當入樽》(SLAMDUNK,1990-1996)

這一篇應該是整個系列寫得最短的,因為,《男兒當入樽》,何需介紹?不喜歡《男兒當入樽》的,肯定與籃球有仇(甚至可肯定是不甚喜歡運動的),也肯定不知道何謂「直到世界盡頭」的浪漫。

我是很遲才接觸這部漫畫的,但自從大學讀過以後,這十年八載間,不論是改卷改簿改得雙眼發白無力再戰,或要趕稿寫文章時卻一隻字也想不出來,又或人生不如意以為遇上了彩子晴子但原來對方只當我是獃子,只要將湘北對山王一戰重溫一遍,縱不能立即補足動力,至少也歡快積極許多。

一個傳球,一個眼神,為何會令人那麼感動?喜歡籃球的自會明白,多說也是多餘。話說回來,我真的很少從頭到尾重溫整部《男兒當入樽》,不是只看海南對湘北,就是只讀湘北對山王,太懶惰了,哈哈。

中學以後,我幾乎已沒再接觸籃球了,近十年更是只踢足球,只怕連運球上籃也沒了手感了,但日本足球漫畫(其實應包括所有運動漫畫),沒一部能比得上《男兒當入樽》精彩的,井上雄彥太厲害了,《浪客行》(1998-)更已邁入技進乎道的境界,論分鏡論氣氛,絕對是黑澤明的級數,可惜我沒追看多年,也許等全書完結之時,再一口氣去讀吧。

網上有人對湘北對山王一戰最後一分鐘劇情配上 WANDS 主唱的《世界が終るまでは…》(1994),每次看都多麼令人感動呢……

第 1 位︰荒木飛呂彥《JoJo 的奇妙冒險》第一至第五部(1987-1999)

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日本殿堂級流行漫畫,地位之高,猶在《龍珠》等經典名作之上(如可參考 2007 年「日本のメディア芸術 100 選︰漫画部門」),至今仍在連載中(第八部),一如荒木飛呂彥的青春臉孔,三十年如一。

香港其實有不少朋友聽過這部作品,但總是不約而同地說︰「我知丫,好厲害的嘛,但畫風太不順眼啦﹗」遂錯過這部傑作。

可是只需看過兩三卷,習慣了後,你必欲罷不能,從此愛上(提外話,正如我在學校,常鼓勵學生看金庸小說,學生們總是推搪說頁數太多,文字太雅,沒有興趣,但一年中還是有三數學生,禁不住我「煩擾」,捧讀過一兩回後,從此愛上,不能自拔)。

事實上,我也認同荒木飛呂彥的畫風(特別是第一二部)是頗為粗獷不易為香港人接受的,但一直讀下去,你會發現他畫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有個人風格,連集英社都邀請他繪畫文庫版《伊豆舞孃》封面(2008),甚至 GUCCI 也找他創作全新一季櫥窗設計(2013),就可見其名聲與功名。

是的,《JoJo 的奇妙冒險》本質上仍是《少年 Jump》賴以成名的「打大魔王」式漫畫,但荒木飛呂彥創意如泉湧,每部故事都能翻出新意,今天大熱的少年漫畫的不少設定,如岸本齊史《火影忍者》(1999-2014)的「卓羅」系統、冨樫義博《HUNTER × HUNTER》(1998-)的「念」系統,就顯然脫胎自荒木飛呂彥的「波紋功」與「替身」概念,但論玩得精彩,始終難以超越。

初接觸《JoJo 的奇妙冒險》,是讀中學時某傳奇睡覺同學(姑且隱其建制派大將父親之名)的介紹,當時我也受不了其畫功,但看到其密集、緊湊、機智的連場冒險後,對荒木飛呂彥的「生命贊歌」大感歎服,奉為第一,至今仍沒有其他漫畫能挑戰其地位。

看動作漫畫,鬥智(比拼超能力的故事,只講策略不純賣力,實創當年先河,真的,漫畫迷常讚冨樫義博厲害,其實遠不如荒木飛呂彥呢)又鬥力(保留了不少八十年代的格鬥漫畫如原哲夫的《北斗之拳》(1983-1988)之風,拳拳到肉虎虎生風,非常陽剛豪爽),特別是第三部,多場戰鬥均屬經典,屢獲香港漫畫甚至港產片借鑑,現在第二度製成動畫播映(2012-2015,至今仍播映中),依舊覺得厲害。

雖然畫到第六部以後,我認為天馬行空、推翻前作太過,不算很喜歡,但還是繼續追看,接觸過「替身」世界的魅力,肯定你也會傾倒的。時間停頓﹗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噢啦﹗

全文刊於作者網誌,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Horace Chan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