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創業 改變世界由3D打印開始?
發布時間: 2015/03/19 08:03
科雋(PrintAct)是香港芸芸初創企業之一,最有趣的是,兩位80後創辦人都是港產科學人,智商都超過140,都覷準未來10年發展空間無限大的3D打印,並研發自家打印機,打算申請專利。
個子較高的吳卓光(Data),是港大物理學博士,曾獲香港研究資助委員會撥款100萬元,研究正電子物理及半導體。現為科雋CEO(行政總裁)。較擅長溝通的梁榮傑(Ricky),是港大地球科學系博士,主要研究地下水數學模型。熱衷推動科學普及。現為科雋COO(營運總裁)。
都說港生熱衷做投行,華威大學教授張紹榮更說,就算連理科生也想轉投金融服務業。其實科學到用時方恨少,像3D打印機,科雋兩位創辦人若非有紮實的理科根底及博士訓練,又怎能乘時而起,甚至自己造機?吳卓光說:「環顧本港3D界,估計有6、7間小型公司,部分為海外入貨再轉售。只有一半是自己砌機,但研發硬件需投入頗多資金及時間。」
公司13年第三季起步至今,兩人都未袋過正式人工,只是14年11月曾獲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撥款10萬元,作為研發雲端無綫監控3D打印機系統之用。吳卓光表示:「這筆錢是預算給我們用半年時間開發Prototype(設計原型)之用的。」撥款以鼓勵創新為原則,就算科雋想再拿資助,也得有全新點子才行。
兩個年輕科學家,一檔創新生意,究竟如何定義其價值?兩人的生意Mentor、港大商學院客席助理教授張天秀指:「請一位博士生要3萬、4萬人工,初創企業孕育期估計需時1年半,再加上開發資金,科雋估值最少220萬。」
吳卓光曾說,會觀望兩年半,不會無止境地等機會,盡顯科學家理性一面。其實他並非首次創業,做科雋之前也曾做過一個物聯網平台,收集全球氣候訊號,讓人結合智能家居、運送紅酒等服務。
12年開始,他曾多次參加Startup Weekend(創業周末)比賽。「這個比賽最好的地方是不會影響正職,只需花一個周末,砌個創業書。還可周圍問意見。」像他首個參賽項目「Queue Square」,似現在元氣壽司的排隊App,「找餐廳老闆做市場調查,他若肯掏錢固然好,不肯也當多聽意見。且可以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創業者,汲取別人的智慧與經驗。」
這位創業發燒友去年更拉着拍檔梁榮傑去參加,做了一個網上訂貨平台「Ship4me」,專門針對一些不會寄來香港的貨品,如日本糕餅、手辦公仔(Action Figures)。雖然無功而還,但其實當是替正印「科雋」熱身。
兩人創業至今雖然只是靠在市集賣3D產品,到學院及機構開3D打印課程賺錢,但對市場潛力信心很大,因為選3D打印機作為創業頭炮,正因為「看中它未來10年都有無盡發展空間。還可以幫到社會幫到人。」
去年底他們除了獲得數碼港資金,亦獲邀成為進駐前海的首20家公司。梁榮傑指:「產品開發期快完結,今年4月起將步入第二期,大力宣傳,同時推更多新產品。希望市場抄我們第一步時,我們已跑得更快更前。」
3D打印骨骼、樓宇、戰機?
梁榮傑說自小有衝動要替傷殘人士打造義肢,3D打印技術令他興奮莫名。「其實老人家身體上亦有各種不方便,希望能造出像外骨骼的穿戴式義肢,如一對大靴,穿上後可用大腦給指令助行。做寵物義肢也可幫到人。」
他說中大醫學系及應科院有試用3D打印骨關節位。也有醫學研究打印耳仔、肝臟等器官,但未到臨床試驗階段。中國則有3D打印戰機,13年底俄羅斯便稱中國用3D技術打印隱形戰機,性能世界一流。
「AirBus也有用3D打印A380飛機部件,SpaceX則採用3D打印火箭引擎活門,曾飛上太空落返來。」聽梁榮傑說來,3D打印技術發展空間簡直像太空一樣無邊界,難怪他如此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