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市民需要的是生活空間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3/30 17:42

最後更新: 2015/05/07 12:23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Pang Bear 彭啤)

有關屯門,印象最深的就是近期的光復消息。

由早期的小型商業區到包羅萬有的主題商場; 由自給自足到為人民幣服務。整個社區的原有生態亦都如香港其他區分一樣,因自由行帶來過多「養份」而導致發育失衡。

原有的多彩特色的社區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藥房、金鋪及大集團…相信政府政策一日不改情況,只會繼續惡化……說到尾自己香港自己救。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Da)

不必施肥,澆水, 除蟲, 生命就在城市的裂縫間自然而生。就如一個健康的社區不能 「打造」出來,市民需要的是生活空間。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LKM)

Urban Sketching 其實是跟社區溝通的好機會,因為畫的時候總有很多街坊跟你搭訕,分享社區中的小故事;就像畫這張Sketch 時,就吸引了這家店的老闆和太子爺上前了解我們到底在做甚麼,言談間也令我們知道這家庭式經營的傢俬舖原來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而往後再到明藝街時太子爺也願意借櫈畀其他「事吉茶」,令我們可以舒適地作畫,的確是有點窩心;所以出外畫畫時的一些親身經歷,總會令我覺得香港這地方,有時候未必如我們想像般那麼冷漠。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大基)

船上用品專門店,相信只有三聖邨臨海近魚市場的公屋才有,老闆很好人又提供水又借櫈仔,重話招呼唔到,就算沒有幫襯都熱情招待。寫生最開心的就是重拾可貴的人情味。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Kay Cheung)

在這條小街的某角落,有一道用上紅綠強烈對比色的閘門,配上歲月和人們留下的痕跡,彷如一件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品,見證着這個城市的好景與滄桑。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Chanqueen)

歷史於牆身留下痕跡,城市在裂痕間呼吸。

(相片來源:事吉茶記—Phoebe Chan)

圖文刊登於事吉茶記facebook,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