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大地震你要知的5件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5/04/26 19:11

最後更新: 2015/05/05 16:17

分享:

分享:

比姆森塔本有9層高(左),地震後幾乎整座塌下,只餘下基座(右)。(相片來源:YouTube截圖及法新社)

尼泊爾昨日發生黎克特制7.9級大地震,《法新社》指已超過2,000人死亡,逾4,600人受傷。地震不單造成嚴重傷亡,尼泊爾市面有很多建築物倒塌,一片頹垣敗瓦。多個歷史悠久的地標亦遭震毀,當中包括聯合國世界遺產被稱為九層塔的比姆森塔,以及舊皇宮廣場。

TOPick編輯綜合資料,話你知關於尼泊爾地震的5件事:

1. 死亡數字逾2千

法新社今日(26日)報道地震最新傷亡數字,尼泊爾和周邊國家的死亡人數已超過2,000人,逾4,600人受傷。法新社引述尼泊爾警方消息指,尼泊爾國內有 1,953人死亡,印度有53人罹難,中國西藏一帶有17人喪生。

2. 歷史建築被毀

比姆森塔(Bhimsen Tower)有9層高,地震時幾乎整座塌下,只餘下基座和塔身倒塌形成的石塊。由於地震時是周末,有很多人到該塔參觀,印度傳媒《Pune Mirror》報道,當局在該塔瓦礫下發現至少250具屍體,還有人仍被困。

比姆森塔高約50.5米,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開放予公眾參觀,遊客可沿213級螺旋樓梯到第8層的觀景台,俯瞰加德滿都景色。

該塔建於1832年,當時共有兩座、分別高11層,作為軍事瞭望塔,後來成為加德滿都的旅遊地標,1934年亦曾因地震損毀,之後重建只剩一座,即今次被毀的比姆森塔。

另一個古蹟舊皇宮廣場(Durbar Square)也被地震摧毀。《新華社》報道,廣場有三分之二的建築物倒塌,昔日的華麗建築物,變成一片廢墟。

舊皇宮廣場廣場有三分之二的建築物倒塌,昔日的華麗建築物(左),變成一片廢墟(右)。(相片來源:新華社及法新社)

舊皇宮廣場部份建築物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2世紀,主要的建築物是建於16至19世紀,亦是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3. 百年來至少4次逾6級地震

尼泊爾鄰近印度及歐亞板塊邊緣,位處地震帶,所以經常受到地震威脅。印度板塊每年向北移動45米,移向歐亞板塊,由於印度板塊在歐亞板塊之下,兩個板塊衝撞就會形成地震。據報道,尼泊爾一帶近一百年來至少有4次超過黎克特制6級的地震。

美國地質調查局指這次大地震已達到「紅色警報」標準,代表有嚴重人命傷亡與經濟損失,呼籲國際應緊急伸出援手。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至少1億500萬人感受到地震威力。

尼泊爾地震災情嚴重,超過2,000人死亡。(相片來源:法新社)

4.珠峰雪崩 多名登山者死傷

尼泊爾地震引發珠穆朗瑪峰的聖母峰雪崩,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雪崩至少造成18人死亡,61人受傷,地震發生時有一千人在山上。死者包括Google高層Dan Fredinburg、西雅圖登山隊隊醫Marisa Eve Girawong,據報本港女教師曾燕紅跟隨的中國登山隊中,有一名男隊員遇難。

共有40多名中國登山遊客被困,救援隊伍今日派出直升機救援。下午已有一架直升機抵達珠峰約4,200米的地方,接載兩名傷勢較重的中國登山隊女成員,飛往尼泊爾附近較安全的城市,再行轉機。

5. 尼泊爾急需救援 災民晚上捱凍

尼泊爾是全球最貧窮國家之一。世界銀行資料顯示,當地人平均每月收入(per capita income)僅62.5美金,救災資源有限。尼泊爾近年局勢不穩,近日加德滿都又發生罷工,市面一片混亂。尼泊爾在2008年選出制憲會議(Constituent Assembly),不過各黨派內鬥頻仍,新憲法仍未頒佈。

地震發生後,中國、印度、英國、美國、法國等國家均施予援手,展開救災工作。人道教援組織之一的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在尼泊爾當地亦有工作人員,他們已報平安,但指當地急救需要食物及水,且晚上寒冷(It's freezing outside especially at night),難以想像災民及小孩如何度過,呼籲盡快提供毛氈及避難的地方。

全球多個慈善組織前赴尼泊爾救災。美國宣佈捐贈1百萬美元,並派出救災小組參與救援。印度已派出軍用運輸機前往尼泊爾,帶備3噸重的救災物資支援災區。

香港紅十字會表示,該會國際及賑災服務部主任Lalita Gurung事發時身處尼泊爾的樸卡拉省,現留於當地評估災情,協助分發物資,稍後視乎當地情況,或會再派出義工、救援隊前往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