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獸》:人類可以和非人類共存嗎?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5/21 17:58

分享:

分享:

《寄生獸》(Parasyte: Part 1,山崎貴導演,2014)《寄生獸︰完結編》(Parasyte: Part 2,山崎貴導演,2015)兩集一併講。

漫畫迷認為這是近年最好的改編日本漫畫電影,單從改編的角度來說,這個兩部曲確是做得很不錯,大刀闊斧刪削,依然意念完整,也能保留原著的主題,改寫、增補之處也算合理,然而從電影的整體來看,就不過是普普通通,無甚可讚的。

《寄生獸》的漫畫我自己沒看得完整,原作者岩明均的風格也談不上有多認識,但《寄生獸》給我的印象,是在陰暗血腥、哲思反省以外,其實畫風與設計是挺黑色幽默的。

例如 “Migi"這隻「右手」的言行(單是植在人手的怪物這構思本身就很有趣),又如以下這個名場面,岩明均刻意簡化背景(特別是他好用蒼白多於暗黑)、乾淨俐落的分鏡處理(他喜用連續運用構圖幾近全同的畫面突出微細、詭異的變化與及瞬間的動感,一如以下提到的例子),顯得這個恐怖的情景、駭人的噬殺與最後那隻怪物「可愛」的眼睛,反差甚為強烈,也使得整個氣氛灰暗驚心得來,保留了一點童稚之氣,不像伊藤潤二般對人性幾近絕望。

可是原著這個特色,在電影中是完全沒有的,而且因為山崎貴想拍得「寫實」點,反顯得故事「失真」(因為原著強調的是反差)。

例如上述那個名場面,山崎貴的調度看來就失去了詭異、突兀的力量——這完全與電腦特技優劣無關(以日本電影的水平來說本片已很不俗),而是導演未能掌握岩明均畫風的力量所致(例如燈光的明暗、背景的佈置、鏡頭的擺位、節奏的處理,而且那三格漫畫直接強勁的表達力,一變成了電影那個正反打分鏡,難免稍為削弱)。

撇除導演技巧的問題,《寄生獸》第二集明顯是略為遜色的,原作許多很大的題目(也就是第一集所鋪墊出來的),結果往往只靠對白「論述」過就算了,比較可惜;至於成本所限,拍不到大場面,本沒問題,但連場一對一或一對三數寄生獸的打鬥場面都毫無特別,缺乏想像力,那就更令人看得沉悶了。

第二集另一個最難看之處,就是一如許多近年的日本電影,在高潮過後,往往死不斷氣,節奏突然變得愈來愈慢,口水愈來愈多,又好用慢鏡,以為這就是「抒情」(包括本片中染谷將太與橋本愛的床上戲,甚至也包括最後那一場反高潮),其實根本是拖戲(有時長近全片四分之一),「文」如鈴木雅之導演的《律政英雄》(2007)、「武」如本片,盡皆如此,看著只令人討厭。

《寄生獸》不算差,但如果必須選一部近年的改編日本漫畫的電影看,我寧願看大友啟史導演《浪客劍心》三部曲(2012-2014)呢!

全文刊於作者網誌,獲作者授權轉載。

撰文 : Horace Chan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