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悲慘安老院 是誰的錯?
發布時間: 2015/05/28 08:00
劍橋護老院涉虐老,長者光天化日被脫清光,引起公憤。安老院是愛心行業,照顧老人卻是厭惡性質工作,成本高、人手短缺的現實問題解決不了,再多監管亦難令悲慘老人院消失。
人老了,無法自理,家人又沒能力照料,不少老人家的養老之地,便只有安老院。安老院舍的悲慘故事,多年來聽不少。近日便有傳媒揭發位於大埔的劍橋護老院,有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家,被職員脫清光,到露天平台等候安排洗澡,有老人以手遮蓋重要部位。
安排家人入住安老院,期望老人家獲得專人照料,生活起居安好,但光天化日被脫清光,尊嚴何在?被拍到如此不堪,沒有被拍到的屈辱還有多少?
事件被揭發後,劍橋護老院稱已解僱及紀律處分涉事員工,但眾怒難息,輿論要求政府嚴懲、吊銷牌照或設更嚴格的扣分機制。加強監管、釘牌等,確有一定阻嚇力,減少不良經營者明目張膽作出虐老之舉,但監管再多也難免有漏網之魚,以千方百計走法律罅來避過監管。若以為就此可令本港安老院質素提升,未免天真。
經營安老院是愛心行業,照料長者並非一般服務行業,若要做得好,就要顧及人與人的接觸及關懷,惟經營私營安老院也是一門生意,生意人亦有計算,要確保盈利便要降低成本。當成本考慮凌駕愛心,則如何還顧得上愛心?
在香港經營私營安老院舍,最大成本是租金及薪金,租用大面積單位作為院舍,租金不菲,不少院舍選址在環境較差的舊式樓宇,入住者的私人空間少,地方狹窄。至於人手更是棘手問題,護老行業工時長,又是厭惡性質工作,餵食、抹身、處理大小二便等,願意入行不多,即使學歷不高的中年婦女,也大可選擇時薪不俗的家務助理,不少安老院長期難請人,解決人手的方法,離不開出高價,但基於成本考量,就寧可退而求其次,質素一般、語言不通或缺少足夠訓練等也不介意,是否符合態度良好,有護老愛心等條件,則更別提了。
過往被揭發有長者在安老院被餵屎、被毆打,吃的是如豬餿般的食物等,部分私營安老院的質素差劣,已是眾所皆知,說到底,是成本高的情況下,經營者顧及利潤的「睇送食飯」經營之道。若只管一味要求提升監管水平,一是經營者在成本增加、覺得無利可圖下,退出市場便算,又或將成本轉嫁消費者,收費提高,付得起價錢的,便可有較好質素,但大部分走「大眾化路線」的私營安老院,則為了吸客,最終還不是扭盡六壬減低成本,院舍宿位僧多粥少,安老院月費夠平就不愁沒生意,惡性循環下,悲慘安老院又怎會消失?
私營安老院舍顧及成本,「將貨就價」,政府難辭其咎,有責任出手解決。若政府大量增設津助院舍,大幅增加資助宿位,質素當然有保證,但投入的公帑肯定不少。未來長者人口愈來愈多,政府也不可能「全包」,依靠私營市場分擔,無可避免,則有效監管之餘,更應思考如何協助減輕經營成本。
市區租金貴,政府可否考慮在鄉郊偏僻地區,覓地平租予私營安老院,又或部分農地可改變土地用途,作發展私營安老院舍之用;至於人手短缺問題,則可否有法吸引更多人入行或從外地引入看護員,再加以培訓應對等。
私營安老院被揭經營手法不良,入住長者遭不人道對待,被揭發的只是冰山一角,市民安排家人入住安老院,有多少無奈及擔心。但一日未能紓解私營安老院的經營成本問題,則安老院仍然會將成本考慮凌駕於愛心,安老便難了。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