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啟示錄(二):知識分享並非「教路」
發布時間: 2015/06/02 18:20
最後更新: 2015/06/03 11:09
相信不少讀者會將 TeamNote團隊在矽谷的三個月受訓體驗簡單理解為上學般的「阿Sir」教「學生」創業。非也!創業不能「教路」,只能點撥。
1. 成功經驗分享
在Y Combinator (YC) 培訓,嚴格來說,應該是智慧共享共融共用(Intelligence Sharing)。在矽谷,YC 會找來有經驗的企業家或曾經受訓的團隊擔任新生的顧問和導師(Advisor/ Mentor)。
這指導並不是老大哥大姐們將自己的成功經驗一條條羅列出來讓新生跟隨,而是舊生透過自己的經驗分享,令大家從中得到啟發,知道在創業中有甚麼東西是可行與不可行,如何讓團隊和產品走得更快等等。
但YC時常提醒我們,每一個產品都不可能照抄Dropbox的成功經驗。
這種智慧共享讓受訓者在交流中不斷思考,直至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產品的發展路徑,從而少走冤枉路。
和YC導師聊天中,意見不同是十分常見。此時,導師只會給建議,而不會幫我們「度橋」或作決定。他們認為沒有人比開發者更瞭解自己的產品,幫開發者為產品的決定發展方向做規劃是極不負責任。他們更希望我們從經驗分享中得到啟示,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
2. 第一手實質行業數據
在矽谷我們碰見很多投資者,和他們的傾談使我們獲益良多。很多人會將吸引投資者入股作為交流的首要目的,但我會更看重從交流中得到的實質的行業數據。
記得某次他們拿了一疊數據跟我們分析美國最成功的產品賣甚麼價錢,而有一個投資者告訴我TeamNote一開始定價太低,然後再提醒我們,
林寶堅尼的跑車是不會以思域的價錢出售,在美國跟TeamNote差不多規模的產品,定價一定不會低。
他們並沒有直接告訴定價具體應該是多少,而是給予適當提示,讓我可以重新考慮定價的問題。
3. 長遠關係視乎你是否夠主動
另外,YC 畢業路演日(Demo Day) 結束後,並不代表整個培訓結束。YC鼓勵我們勻後遇到甚麼問題和困難都可以找他們諮詢,繼續和前輩進行智慧火花的碰撞。
我覺得在YC的培訓更像醫生問症,患者亦要主動,而不是單向式接受填鴨教育。
創業就是這樣,與其等別人教路,倒不如自己在摸爬滾打中摸索出一條路。
作者簡介:
羅國明為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他帶領TeamNote團隊去年參加Red Herring的Top Asia 100,繼而挑戰Top Global 100,成為唯一入圍的香港應用程式企業,吸引美國著名初創企業「加速器」Y Combinator 青睞投資,共6人的TeamNote團隊於美國矽谷受訓。
撰文 : 羅國明 商業解決方案Apptask及TeamNote行政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