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嘔白泡的西瓜  網民:食住先啦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6/15 18:57

分享:

分享:

夏日炎炎做「西瓜刨」本來是件賞心樂事,但社交網站fb昨(14日)瘋傳一段「嘔泡西瓜」短片,事主報稱懷疑在深水埗購得「打針西瓜」,回家清洗後,西瓜仍不斷有白色泡沬從「針孔」冒出!

片中該名男子稱,日前買了這個西瓜,一直放在洗碗盤內,翌日一看大驚,發現瓜面不斷冒出白泡。

他再細看,發現白泡是從西瓜上的「針孔」流出,他不斷驚呼:「你真係唔好食呀!」

片段中,瓜身貼有紙條,寫有一間深圳農產品公司的名字。有傳媒從深水埗買入與短片中同一公司出產的西瓜測試,但未見有相同情況出現。

西瓜不是大閘蟹,不是「噴泡」愈多就代表愈新鮮。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就指,西瓜冒出的白泡與「打針」無關,真正原因只是西瓜過熟。

他解釋,西瓜過熟會令其自行發酵,表皮亦會裂開,發酵物便從孔洞流出,行內稱為「起豆」,這是十分常見。

有網民笑指,內地生產的西瓜出現白泡,是正常不過的事,

無爆炸咪算係咁

買西瓜有泡送 仲唔快d謝恩

有泡又點喎? 有得食,你真係唔食?

染黃「毒榴槤」?

水果出現「異象」,已算不上是新鮮事。早前有報道指,泰國亦出現「毒榴槤」。

「毒榴槤」被指用不明物體將未熟榴槤染黃,以造出又熟又鮮甜的感覺。

泰國駐港商務專員Witt其後 澄清,指涉事農地用來浸泡榴槤的黃色液體是「薑黃」,用來增加果肉色澤,他強調「薑黃」是天然食材,泰國人都會以「薑黃」做護膚。

涉事農地由內地人經營,所有產品均銷往內地,不會在本港出現。

他承認,是次是首次發現有人以「薑黃」為榴槤染色,但泰國當局在榴槤出口前均會作出檢驗,所有產品必須取得國際GAP及GMP認證,所有出口貨品均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