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解決問題 5個步驟制定決策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6/28 17:24

最後更新: 2015/06/29 10:26

分享:

分享:

無論你是一國之首、公司行政總裁,抑或一個普通的打工仔,都免不了要作出大大小小的決定。

在數碼年代,我們經常面對排山倒海的資訊,資訊太多,有時反而阻礙決策,而如何篩選有用的資訊,快速解決複雜的問題,將是致勝關鍵。

反恐專家 創決策過程五部曲

曾任美國中情局(CIA)及聯邦調查局(FBI)的反恐專家馬德(Philip Mudd),經常要作出艱難的決定,總結多年的經驗,創出一套分析複雜數據以評估風險的系統。

在其新書《The HEAD Game》中,馬德將其決策過程分成五個步驟:

1. 找出真正的問題

人們經常假定問題是不證自明的,但事實是,聚焦在更有意義的問題上,往往會得出更佳的答案。

2. 按性質將問題分類

例如馬德任職中情局期間,會將有關基地組織(Al Qaeda)的資訊按金錢、招聘、領袖、通訊、訓練、武器來源分類。他又建議,為方便處理,分類不宜超過10個。

3. 制定評估機制

以奧運短跑選手訓練期間必須用「秒錶」評估表現為喻,建議讀者在解決問題時,亦要制定評估機制,判辨決策成功與否。

4. 處理數據

掌握大量數據可能令我們產生具安全感的錯覺,但不一定有助於作出決定,因此必須加以篩選,再按性質分類。

5. 檢查有否遺漏重要資訊

綜合分析並不容易,因此必須假定過程中有瑕疵,同時知道如何查找潛在的遺漏或錯誤。

應多就未知部分 作出提問

馬德憶述自己90年代任職中情局情報分析員時,工作是預測和防範恐襲。

然而,當時局方專注於疏理美國境內索馬里極端分子的資料,分析員被指派調查親青年黨(Al-Shabaab)團體向居美索馬里難民籌募經費的活動,於是他們只問與之相關的問題,結果完全沒有注意到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年輕人被徵召到索馬里參與聖戰。就是因為他們問了錯誤的問題,令恐怖組織壯大,後患無窮。

跳出框框看事物 要靠「局外人」

馬德指出,決策者不應只就已知的部分問問題,而應多就未知的部分問問題。例如,現時的中情局人員可能會問: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下次會在哪裏發動襲擊?不過,很多時「當局者迷」,馬德指要跳出框框看事物,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找個「局外人」幫忙,以嶄新的角度看待事物。

本書並非學術著作,但憑藉作者多年作出重大決策的實戰經驗,或可給讀者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