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轉型數碼化4大要素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7/20 17:46

分享:

分享:

數據如洪水,過分側重於收集,疏於管理,隨時令水庫變沼澤。

現時的企業又如何由傳統公司走入數碼化,將數據妥善轉化為商業價值?美國大數據分析及應用服務供應商Teradata聯席總裁Hermann Wimmer點出最關鍵一步:

建立一套管理和應用數據的系統。愈早構思數據的用途,業務愈有彈性,企業愈易成功。

「感應數據」(Sensory data)漸普及,連喜好、生活習慣、感覺也可以量化。Hermann Wimmer直言,即使是小公司,也能透過社交媒體、政府公布資料等得到大量數據,企業數碼化,着實「避無可避」。

問題是從甚麼地方着手,整理瑣碎的數據。Teradata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辛兒倫表示,企業最忌「照辦煮碗」,單方面模仿成功轉型的公司運作。企業可以「應用4要素」做指標,建立自己的一套應用流程。

1. 數據資產

開了fb專頁的品牌得到不同的點讚比率、用戶留言、反應;行業間也會有生活習慣、地理位置等免費數據。「先分析企業擁有甚麼數據資產,才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發揮空間。」

2. 行業場景

企業定位與數據應用有莫大關係。「你是零售行業、製造業還是政府?企業的規模多大?了解公司發展策略,才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數據應用的方向。」

以中小企為例,或以擴張業務、減少開支為先,零售業則可能是改善體驗。故建議企業安排好投資的優先次序,逐步發展。

3. 應用方向

辛兒倫表示,數據應用可分成內、外兩種方向。「內部的方向,以公司的運作為主。例如,提升企業對數據的洞察力、增加競爭性,或者發展出一個由數據做推動的運作流程,以提高操作的ROI(投資回報率)。」物流公司DHL就利用數據,計算每架飛機的載貨量,提升收益和效率。

外部方向,則以客戶和消費者作對象。「主流的概念是建立創新商品,也有公司利用數據改變商業模式,發展新的業務。」如零售業分析客戶的購物習慣,提供新服務,換取客戶的忠誠度。

4. 合作模式

辛兒倫建議企業先了解需求,再選擇供應商。

例如,數據從何來?會否需要與人合作,開拓數據來源?會考慮自己建立雲端系統,還是找平台存數據?是否要供應商做分析?

Hermann Wimmer提醒,最重要一步,是整合整個運作過程。

左一間供應商、右一間服務商,各個部分像磚頭,需要人建立一致的策略管理,砌之成路。

他指企業可成立獨立的部門,專門管理應用數據的流程,「只靠一個數據管理人員,未必應付到全部運作。」他又建議企業尋找諮詢,指導員工由零開始,建立一個新的數碼方案。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原標題:傳統企業轉型數碼化4要素 愈早構思數據用途 企業愈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