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4大扶手電梯謠言

City

發布時間: 2015/08/04 16:50

最後更新: 2015/08/05 11:43

分享:

分享:

內地近日接連發生多宗扶手電梯「食」人意外,令網上謠傳出各種「自保大法」,港人在分享的同時,有沒有想過這些「自保大法」是否有用呢?

TOPick 編輯請教了本港兩名專家,為你拆解4大「謠言」:

1. 避開第二塊鐵板?

網上有聲稱專業人士建議,指:「圖寫『2』的這塊區域的安全確實是盲區,寫『1』的那塊安全,第二塊最危險!第一塊可以踩,第二塊盡量不要踩!下面是空的而且很容易捲進去。」

內地網民瘋傳「撘電梯保命法」(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職訓局卓越培訓發展中心(電機業)首席教導員黃啟漢指出,其實香港跟內地的電梯設計不一定相同,香港的電梯是依照歐盟標準,亦較多採用來自美國品牌如奧的斯等。

他亦表示,湖北荊州婦人被捲入手扶電梯死亡事故中,肇事電梯是由「申龍電梯」所製造,屬於內地品牌及自行設計,跟香港普遍採用的電梯設計不同。香港電梯的踏板是完整長方形,左右有角鐵承托,而湖北肇事電梯的踏板形狀是「凸」字形,會出現虛位。

香港工程師學會機械、輪機、造船及化工分部前主席司徒家成工程師指,其實香港的扶手電梯踏板能承受400至500公斤的重量,亦有倒扣設計,而踏板移開的話亦有感應器作緊急煞停,無需刻意避開。

2. 跳上扶手

網上亦傳以「離地」的方式,當有事時便跳上黑色扶手保命。黃啟漢不建議這樣做,因為有扶手電梯是懸空的,即跨過扶手後,身體會懸在半空中,很容易出意外。

他表示,在出事時市民應緊握扶手及站穩,切勿有危險行為。

3. 靠邊站?

有人表示在出了扶手電梯時可以靠邊站繞過踏板,事實上,靠邊站反而有可能會「夾腳」。黃啟漢說,有不少扶手電梯的意外是出於「夾腳」,即行人的腿被扶手電梯旁邊的空隙夾到。

另外,扶手電梯梯邊下方的毛刷便是為了防止市民夾到腳,不過小孩卻貪得意用來「擦鞋」,家長必須多加小心。

(相片來源:YouTube 影片截圖)

4. 中國製易出事?

黃指,有不少大型品牌如奧的斯都有在內地設廠,但都會依照美國總公司的標準生產電梯,亦依照香港要求的設計,跟內地出事的「申龍牌」設計電梯不同,即使同樣是內地製造亦較安全。

他指出,香港法例規定扶手電梯每月都要進行例行保養,但其實不少商場都會兩星期便保養一次,政府及房屋署豁下的電梯更一星期一次。另外亦有註冊工程師每6個月便為電梯進行驗測,能保障安全。

不過,他亦說香港法例並無規定扶手電梯的負重。一般而言寬度約1000毫米的電梯能供二人同站,而600毫米的則供一人站立。他表示,市民或可參考升降機的負重指引,即一人最多75kg 來衡量扶手電梯負重。

另外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亦在其微博發表日本扶手電梯維修時的相片,發現日本的扶手電梯設計並沒有讓人掉下去的空間,設計更安全。

(相片來源:徐靜波微博截圖)

不過,司徒家成指,即使踏板下有空間亦不等於危險,這視乎電梯佔有的地理空間而設計,日本也有電梯在踏板下有空間,最重要是有安全機制。

那應該要如何自救才好?黃啟漢有以下建議:

1. 「企定定」

有不少電梯都有黃線,市民最好停留在黃線範圍內,不要接近空隙。若果出事更加要站穩,以免跌倒造成骨牌效應。黃指,電梯多設有緩衝機制,出事後不會立即停下,以免令行人因「急煞」而跌倒。

2. 緊握扶手

其實市民在任何時候都要緊握扶手。黃表示,其實有不少人因只顧攜帶行李而忘了緊握扶手,導致出意外。

3. 按「緊急掣」

若果出事便可能要按電梯上方或下方的「緊急掣」。但如果市民站在中間怎麼辦?那可以大聲呼叫求救。而部份電梯在中間亦有「緊急掣」讓市民「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