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雄:移民美國必須講英語?

City

發布時間: 2015/08/06 10:41

最後更新: 2015/08/06 10:41

分享:

分享:

今天在網上看到 NBC News 報道的一則新聞,值得談一談。美國加州洛杉磯一位拉丁美洲裔女士(移民自薩爾瓦多)與家人在餐廳用晚膳,預祝她的生辰,席上與家人談話時用的是西班牙語。洛杉磯有很多拉丁美洲裔移民,因此,在公眾場所聽到有人用西班牙語交談,是十分平常的事。

可是,這天餐廳裏有另一位顧客 --- 也是女士 --- 對有人在公眾場所說「非英語」,竟然感到看不過眼,出言不遜,用不甚友善的語氣對那位講西班牙語的女士說:「我們在美國是說英語的。」 後者感到受辱,情緒相當激動,高聲回應說:「我會說英語,雖然說得不好!」她的兒子則相當心平氣和跟那位出言不遜的女士理論。

然而,這位不友善的女士說的話卻越來越過份,竟說出「滾回西班牙去吧」這樣的話(她以為只有西班牙人才說西班牙語!),接著還扯到甚麼言論自由、俄羅斯人、納粹黨等,語無倫次之餘,也多少反映出她的排外情緒。有片為證:

移民到另一個國家,理應盡量融入主流社會,否則很容易會自困於所謂「同聲同氣」的小圈子,生活有很多限制。如果不是能力所限(例如教育程度不容許),便至低限度要學會當地的主要語言,即使有口音或文法錯誤,只要能跟當地的人溝通,也算是踏出融入主流社會的第一大步。

另一方面,融入主流社會不等同放棄自己原有的語言和文化 --- 在家裏跟家人說自己的母語,是自然不過的事,飲食習慣也沒有必要強行改變得跟當地人一模一樣;甚至教育下一代,也不必刻意抹去自己原有的語言和文化。

以我自己為例,我們在家裏是全粵語對話的,吃的也是中國菜,所以我兒子到現在還懂得講粵語,也愛吃中國菜。這沒有甚麼不妥,不會影響我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我的朋友大多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也不會影響我兒子的成長(能說兩種語言,對他只有利、沒有害)。

當然,在有只懂英語的朋友的場合,我們是會避免講粵語的,那是對這些朋友的尊重。請留意,我說的是「只懂英語的朋友」,不包括陌生人;至於在包括陌生人的公眾場所是否應該只說英語,則是見仁見智。

我認為不必 --- 試想,如果我跟(也是在香港出生和成長)的太太到餐廳吃晚飯,卻要只說英語,不是很不自然嗎?只要我們不高聲說話,不影響他人,說粵語應該是可接受的。

美國是個多元族裔的國家(尤其是在東西兩岸),在主流文化之外兼收並蓄其他文化的成份,正是美國美好的其中一面。如果連一些移民在自家人之間講母語也接受不了,不是太狹隘了嗎?

對於上述報道的那位認為「美國人應該(在任何場合)只說英語」的女士,我們還可以問一個有趣的問題:不知道她不接受的是所有「非英語」,抑或只是某些「非英語」?假如她見到的是一家說法語或德語的移民,不知道她是否仍會用同樣的態度,向他們說「我們在美國是說英語的」?

全文刊於王偉雄的網誌「魚之樂」,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編輯修改,原題為「融入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