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唔怕生壞命 想成功就要改怪名?

City

發布時間: 2015/08/17 08:00

最後更新: 2015/08/17 11:22

分享:

分享:

荷蘭青年在fb貼出自己的身份證,古怪名字惹熱議。(圖片來源:屠龍麥粒花facebook)

一名居港荷蘭青年,為自己改名「屠龍麥粒花」,一夜成名,主角解釋只是無心插柳,但原來改怪名的潮流已在全球吹起,父母為子女起名也愈要與眾不同,改名就是最忌平凡?

一個人的名字,可以幾怪幾盡?「激烈的海膽」、「凌晨一吻」等怪名,近年在網上掀熱話,最新又有來港工作半年的荷蘭青年,申請證件時為自己改名「屠龍麥粒花」,他拍下身份證上載至社交網絡,這個又中式又西式、甚有霸氣的怪雞名字震驚網民,不單相片瘋傳,更有逾百人爭着做他的網上朋友。

據這位原名Boyan Nijpels的青年解釋,一切皆無心插柳,此名翻譯自「McLovin The Dragonslayer」,其中McLovin靈感源自美國笑片《SuperBad》,至於Dragonslayer則是他曾給一名女性朋友起的花名。

怪名有人喜歡有人彈,但在這個年代,不就是名字夠特別夠「爆」,就可一嘗成名滋味嗎?既是應驗了每人有15分鐘成名時間的理論,也因在這個年代,就是不愛平凡,故怪名就愈來愈多,就連父母為子女起名,一樣愈見講求要出位,令人易記住,成為世界趨勢。

在1950年代的美國,人人只追求平凡名字,當時95%新出生嬰兒的名字,也屬首一千個常見名字之內,如John、James等,但到了2012年,比例已降至73%,意味其餘27%的父母「不甘平凡」,紛紛要為子女起不常見的名字。

《時代周刊》網站上周報道,現今有些父母把一些本來被認為無法成為名字的詞語,也變成子女的名字,如Boss、Kindle、Awesome等,形容是太瘋狂了!

類似情況亦在英國出現,據BBC網站去年報道,父母改名愈見追求獨特,一些過往年代的常用名字如Harry、Oliver等,普遍程度大為下降。

怪名潮流,與社會文化大有關係,過往是大規模生產的大眾年代(Mass Society),隨波逐流並無不可,但現代則是個人化的年代,就要一個獨特名字,以更突顯自己身份。

CNN亦曾找來學者分析,指怪名潮流與社會愈見重視個人主義有關。美國芝加哥大學有研究發現,高學歷家長更傾向為子女起不平凡的名字,未知是否想藉此突出子女與其他階層的不同?

更甚的是,在網絡年代,每人的名字也大有機會放上網,無論是「曝光」的時間或範圍,都更多更廣,名字對一個人的意義更大,若然叫Mary、Peter,在網絡的茫茫大海之中,很易就被掩蓋,又怎能在他人心中留下印象?

未來的趨勢,可能是高處未算高,沒有最怪只有更怪,但名字就是自己的象徵,每分每秒都跟着自己,改名夠怪雖可出位,但也非有利無弊,小心壞影響。

其一,對事業或有害無益。雖然怪名可以成為朋友間的焦點話題,但研究發現,在職場卻未必有用,美國馬凱特大學有研究顯示,普通平凡的名字,反而更討好、有利職場發展,起名John、Mary等的「普通」人,比起有獨特名字的,更容易獲聘。

其二,怪名可能成為遭取笑、被欺凌的對象。成年人為自己改怪名,可成為談笑話題,但小朋友被父母改怪名,則隨時變「受害人」,被同學改花名、嘲笑。日本近年有一批熱愛動漫的家長,為子女起卡通人物名字,如比卡超、哈姆太郎等,現為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2012年大力批評這種做法會令孩子自卑,倡議立法禁止。

不少國家如新西蘭、瑞典等,已經以保護孩子免受欺凌為由,立法禁止父母為孩子亂改名。

其三,私隱洩露的風險升高。與別不同的名字,因甚少與他人撞名,在網上一search就出現,容易突出自己,但正因如此,做過甚麼、上載過甚麼,往往更易被他人找到,若然遭人起底,風險其實更大。

(相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俗語云「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反映名字的重要,但其實獨特號抑或平凡好,難有標準。只是每一個人出生時的名字,就是父母給予的禮物,這份禮物是甚麼,全由父母決定,子女亦無從給意見,如何讓這份禮物未來是能幫助孩子?而非為其製造煩惱?父母就得多動腦筋,為孩子小心選擇吧!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