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鮮魚行新任校長:基層學生可改變命運

社會

發布時間: 2015/08/24 00:01

最後更新: 2015/08/24 10:59

分享:

分享:

一手打造鮮魚行學校為基層名校的梁紀昌,新學年退下「校長爸爸」之位,由43歲的「校長哥哥」施志勁接棒。

這位年輕校長形容梁是光芒耀眼的太陽,取代他感壓力,但深信鮮魚行「已成品牌」,不憂心人事變更會失去社會捐助。

為令光芒依舊,當慣「幕後月亮」的施承諾校長室繼續門常開,又率直表示有錢栽培子女的家長可不用來,因其使命是培育「基層精英」。

生於基層的施志勁,年輕時因家人欠債而無法升大學,中學畢業後到私立小學初為人師;還清債務後修讀社會學文憑,其後擔任營地主任,卻因工作過於清閒,15天後就申請離職。

不過,他在鮮魚行學校的日子卻是20年。其間持續進修為碩士學位,由準用老師晉升為主任、副校長,至今擔任校長。

訪問當日,施揮手拒絕到校長室拍照,揚言9月開學才搬進去,源自對上任校長的尊重:「他帶我出身,是我的師傅,禮貌上不應提早入校長室。」

鮮魚行學校前校長梁紀昌。(相片來源: 經濟日報資料室)

擅於行政管理的施志勁,憶說在梁紀昌大力推動下才會競選校長;梁曾向他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會是最優秀,如果你想實踐理想,校長位才是真正能發揮到的地方。

除講質素,收生亦求「門當戶對」。他曾在幼稚園宣傳時向家長說:「如果你有錢栽培子女,就離開吧,不用坐在這裏聽我講。」

他指:「好學的基層學生,入讀鮮魚行學校可改變命運,成為基層精英;若只是一般成績的學生也可大放異彩,這就是鮮魚行學校存在的意義。」

至於實際捐助,他不擔心隨校長更替而改變,「鮮魚行的品牌已形成,總有其他捐助來源!」

學生要「十倍奉還」

鮮魚行學校新紮校長施志勁滿腹大計,除繼續爭取更換校舍外,更要培養學生的使命感,對社會的幫助要「十倍奉還」。

鮮魚行大多學生均來自基層家庭,接受過不同社會人士幫助,施志勁希望教導學生如何回饋社會,成為一個理想公民,「十倍咁還返出去」,更希望學生有朝一日不需他人再拖以援手,反而自己貢獻社會,「即使幫隔離屋嘅婆婆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