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樂偉:韓國多老人自殺?

City

發布時間: 2015/09/07 10:17

分享:

分享:

早前曾經撰文講過,從不同的韓劇與韓國電影素材裡,也不難發現那些媒介作品中,多是把韓國的老人描繪成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然而,那只是虛擬的假象,現實上大部份的韓國長者都是生活在貧窮與孤單之中。

現在韓國社會 60 歲以上的一代,他們都出生於 50 年代,那是正值韓戰以後,國家百廢待舉,但他們憑著一鼓要改善生活條件的求生動力,於 60-70 年代的成長期不斷刻苦地工作,每天工作上 18 小時。

結果,到了80年代,眾志成城下,他們望見了自己生活的國家,終於能夠透過自己雙手,建立了繁盛的一面。

可是,由於韓國一直以來都只是把所有國家資源與專注力集於發展經濟,忽視一切的社會福利,所以因而到了 88 年首爾奧運會以後,才成立國家層面的公營福利制度,但對一班已踏入中年人的一代,這個政策來得太遲,他們根本未有足夠時間儲備金錢來應付退休後的生計,結果大多數於 2000 年代踏入退休年齡的韓國長者,都是與貧窮離不開。

而且,韓國政府對於發放老人福利也有嚴苛的審批要求,家中長者一旦與子女同住以後,便被視為擁有子女供養,他們所獲得的福利津貼便要被扣除一大部份,所以,不少長者為了取得國家發放的老人福利,結果選擇獨自搬家,過著孤獨的生活。

另一方面,不少當下的韓國老人,看見家中自己的下一代,也不是過著經濟穩定的生活,而且更也要應付再下一代高昂的學費與生活開支,出於自尊與不想加添家人負擔,大量韓國的老人家因而選擇離開家人,不與子女聯絡。但是,拿著只有僅足夠於糊口的生活津貼,不少長者都是過著環境極差的日子。

城市是情況如是,但真正的重災區是韓國的鄉村地區。現時,韓國農地的自殺率比城市高出一倍,不少生活於農村的韓國老人家,因為過著極為艱苦與孤獨的生活,得了情緒病,最終選擇結束生命。

面對著政府未有撥足夠的資源應對著高企不下的自殺率,韓國一些宗教團體便挺身而出,提供不同形式的心理支援,例如一些韓國佛舍,就提供了「模擬死亡」服務,讓有內心鬱結的人,可以透過先坦然道出一生的負擔,然後跳進棺木裡,寓意現世已死,之後就走出棺木,把一切舊事忘記,迎接新的人生。

早前,卡塔爾半島電視台,製作了一個探討韓國老人自殺問題的電視特輯,內容不俗,推介對此題材感興趣的朋友收看。

視頻:

原文刊於作者鍾樂偉 facebook,文章獲授權轉載。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韓國:老人自殺大國?〉

撰文 : 鍾樂偉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課程助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