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榮:月餅代表我的心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09/21 12:58

最後更新: 2015/09/21 18:15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佳節,想送份禮物給長輩,最合意頭的,必然是月餅。

老婆忽然喝止。

且慢!月餅已經成為香港人最不受歡迎的禮物。

原來,有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人喜歡送月餅做禮,但,最不喜歡收的禮也是月餅。不少人收了月餅,未能及時轉送他人,就會留在家中,無人問津發霉之後,丟去垃圾房。

中秋節後,丟到堆填區的月餅,年過百萬。

月餅從來不滯銷,買的人多,送的人多,只是吃的人少,不少人視月餅為洪水猛獸,怕它太甜太膩,吃得多又會滯。

月餅一年吃一次,非常應節,一到中秋,我就想吃月餅,正如端午節想食糭,新年食油角。

有認為月餅太甜,我倒覺得不是,日本的和菓子更甜,美國的冬甩一樣甜,法國的馬卡龍更是甜到漏,大家倒不介意,吃得不亦樂乎!

月餅失敗在包裝老套,賣相不好,厚厚一嚿,黃澄澄像嚿泥,加上餅面的花紋雖是傳統,卻嫌俗套,難怪年輕人和小孩子會覺得那只是老人家的食品。

月餅多年來已有不少改良,例如發明冰皮月餅,其實就是雪糕,至於奶黃月餅,不過是日常甜品,毫無中秋氣氛。

我送給外國朋友的月餅,一定是最傳統最肥膩最多蛋黃的一種,洋人不介意外觀也不懼甜,蓮蓉和蛋黃無有怕。

月餅必須保留原汁原味。

洋友人說:

蛋黃代表月亮,令中秋節形神俱存,濃縮在一個月餅裏,最有代表性。

月餅有害健康,問題不在月餅,而是吃得太多!一盒四個月餅,分四星期吃,包無問題。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 

撰文 : 林超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