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家不易做 半夜電話隨時候命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09/24 11:30

最後更新: 2015/09/24 11:30

分享:

分享:

簡慧潔(中)指出,私人銀行的業務大致不受經濟動盪的影響,因為在不同的經濟周期都需要理財服務,而瑞信的私人銀行在08、09年金融危機時,仍有繼續請人。圖左為潘智良、右為潘子俊。(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近年亞太區經濟發展蓬勃,誕生了不少千萬富豪,瑞信更預計於2019年,亞太區的百萬(美元)富豪會增加68%至1,170萬人。

不過,賺錢雖難,理財卻更難,所以在亞洲財富增長的同時,亦引伸了大量財富管理和私人銀行服務的需求,造就了相關行業求才若渴。

專營私人銀行的瑞信,近年在香港和新加坡兩地推出針對大學畢業生而設的私人銀行分析員培訓計劃(Private Banking Analyst Program),另亦有針對富理財經驗及工商管理碩士生(MBA)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培訓計劃(Private Banking Associates Program),務求吸納更多人才成為私人銀行家(即客戶經理),在日益擴大的亞太區着先機。

亞洲近年經濟發展迅速,千萬富豪湧現。而不少都要經營家族生意,故此對私人銀行、財富管理、信託服務需求大增。(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其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私人銀行部東南亞業務副主席、亞太區私人銀行部「Grow Your Own」計劃高級顧問簡慧潔就指,隨着區內千萬富翁增加,加上不少是家族生意,財富要傳承下去,對私人銀行的理財服務需求將會大增。

瑞信過去4年已在亞太區增聘100人,至今擁約500名私人銀行家,她指大型招聘陸續有來。她表示,瑞信單是在亞太區所管理的資產,幾年內就增加60%,客人又不斷增多,全球增長速度最快。

每個客戶經理最多只能兼顧35至40名客人,未來整個私人銀行業將需要20萬人,現時只有約1萬人,互相搶人也不是辦法,要靠培訓新血。

瑞信近年積極進行校園招聘,期望找到本科及MBA課程的畢業生加入成為私人銀行家。(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個人化服務 了解客戶想法

瑞信私人銀行的門檻為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要照顧城中富豪且動軏要處理上千萬的交易,私人銀行家一點也不易做。

簡慧潔表示,過往有些人以為私人銀行家只是「陪客飲飲食食、打高爾夫球」,但她強調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與客人建立關係,所以投其所好,靜心聆聽就變得十分重要。

客人可能半夜睡不着,想着生意、兒女的事,電話就來,這時就要了解他的想法,明天一早就要替他處理。

她解釋,這也是私人銀行與零售銀行不同之處,因私人銀行提供的是個人化的服務,所以一定要了解客人的一切,替他們解釋投資組合,並在不同的時期,介紹適當的服務。

私人銀行家本身也要具備投資意識:如客人有生意想在印度開設廠房,就要懂得為他分析風險;又如較年長的客人要為下一代打點,就要為他們提供信託服務等。

加上瑞信亦有投資銀行服務,故為客人計劃時,同時也可善用既有資源,提供投資建議。

需肯學轉數快 懂精算佔優

雖然工作性質具挑戰性,但簡慧潔相信,這一代的年輕人十分適合擔任私人銀行家的工作。

他們很多都曾留學,好肯學習,轉數十分快。我們正正就需要這些人才,因客戶的需求分分秒秒都在改變。

由於要經常向客人提供理財建議和顧問服務,有經濟學、精算背景的學生亦較有優勢。

要成為出色的私人銀行家,對內的溝通能力亦相當重要:

見客的是客戶經理,但在背後的卻是整個團隊,有投資顧問、分析員等,見客前都要一同策劃和討論。因此面試時,會考急才之外,更重要是小組環節,觀察應徵者是否『Team Player』。

她又補充,瑞信的薪酬架構有別於一般銀行,底薪之外只有獎金,無個別交易佣金,此舉能減少風險行為之餘,亦鼓勵團隊上下同心為客人、公司爭取最大利益。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