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踢走無謂虛耗 工時6個鐘不是夢?
發布時間: 2015/10/05 08:00
最後更新: 2015/10/05 18:52
港人嫌工時長,肯定羨慕在遠方的瑞典,當地愈來愈多公司推行6小時工作制,且生產力不減反增,秘訣正是踢走對員工的無謂「虛耗」,如減少開會。效率上升,減工時就不是夢。
本港的工作狂文化,未曾減退,上月的瑞銀報告才顯示,港人年均工時達到2,606小時,冠絕全球,且「贏」到開巷,較排第二的孟買還要多出近400小時。不過,工時長、加班多就是好嗎?
北歐的瑞典反而流行減工時,事實上,瑞典哥德堡市政府去年已設試驗計劃,把部分員工的工時減至6小時、薪水不變,至近日歐美媒體如英國《獨立報》、美國《時代周刊》等更紛紛報道,原來當地多間私營企業亦相繼實施6小時工作制,且老闆不是被迫妥協,而是覺得有着數、主動推行!
瑞典的「成功」案例,值得羨慕,因當地不少公司皆指,生產力沒受打擊,例如一間名為Brath的科技公司,上月在網站撰文稱,實施6小時工作制後,公司業績不但維持快速增長,且請人更容易、員工流失減;又有企業指,生產力沒降之餘,員工有更多時間陪家人、發展個人興趣,上班更開心積極。
不少人或認為,工時減少,生產力理應下降,為何瑞典卻成功?當地一間名為Filimundus的App開發公司,老闆Linus Feldt就分享背後秘訣,他稱8小時工作不見得就有效率,反而若員工在6小時內全情投入工作,時間短、效率卻更高,他的招數便是減除對員工的一切「干擾」,例如要求他們上班時不上社交網站、又要盡量少開會等。
誠然,上班族縱使人在辦公室,但想想看,是否也有不少時間並非投入工作?外國早有研究指,員工有不少上班時間是被一些無謂的工作程序「浪費」掉,去年美國一項逾千人的調查指,當地受訪者稱平均只有45%的工時是真正做「實事」。
究竟是甚麼干擾員工?該調查顯示,不少員工把矛頭指向公司的會議。固然,部分會議屬必要或有助員工交流,但經常開會或會議時間太長,不單無法再提升效率,反而虛耗時間吧?
去年一份在《哈佛商業評論》刊出的研究報告,更在分析一間大型企業後,指出開會「消耗」龐大,除了會議佔時間外,往往要大批員工在事前負責籌備會議的工作,牽涉極多人。
另一種「干擾」更是公司的內部電郵。電郵是溝通工具,但亦可拖累生產力?《華爾街日報》去年有文章指,不少內部電郵一次過群發給眾多員工,包括一些與事件不直接相關的員工,且在電郵之內,不少人未能表達清楚指令,結果好處不明顯,員工卻要花費大量時間check email。
2012年英國《衞報》就曾引用研究指,員工每天處理公司內部電郵的時間可達到工時的40%,等同到了周三才正式開工,惟這些電郵對工作往往沒真正幫助。
其實,不少企業亦漸注意到這些問題,甚至乎施行改革,例如BBC在今年3月報道,愈來愈多企業察覺到電郵對工作「拖後腿」,部分企業如法國科技公司Atos等,取消了公司的內部電郵系統。
開會的文化可改?事實上,本港一田百貨的CEO莊偉忠,就稱在上任之時,發現公司的早會會議,沒實質內容、只是例牌交代手頭工作,於是宣布從此取消早會,換來全場同事歡呼,他更認為,若要員工做太多不事生產的事,反而無法提升生產力。
當然,要提升效率,往往不單企業一方面要改,員工一方同樣有角色,例如現時部分員工會在辦公時間開開小差,上社交網站、與朋友發信息聊天等,若要僱主肯減工時,員工也要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不讓生產力減低,才能成事吧?
港人的工時問題,向來備受熱議,上月有網民在討論區貼出一篇其上司發出的電郵,該名上司把「準時收工」列為不正確的辦公室行為,引發網民斥為何連準時收工都有罪,甚至有不少網民稱同病相憐等。抱持這種態度的上司或僱主,固然並非主流,但認為工時長才是好的僱主,是否亦為數不少?
在過往的工廠年代,須不停運作生產貨品,工時是長是短,僱主當然着重,但其實到了今天,本港不少工作已從着重勞力,轉為着重腦力,最關鍵的不是時間長短,而是如何可以更有效率,想辦法減輕員工的負擔、甚至乎減一些工時,令他們上班更開心、更投入,換來質素更高的工作成果,更低的人手流失率,老闆的得益也將不少吧!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