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帥青:選議員年齡門檻 可效外地調低?

City

發布時間: 2015/10/13 08:00

分享:

分享:

黃之鋒申請司法覆核,挑戰現行規定參選立法會須年滿21歲的規定。

在香港參選立法會,至少要21歲,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昨申請司法覆核,挑戰把門檻調低至18歲。幾多歲算成熟?各人定義不一。但若看全球趨勢,確是有意圖調低參選年齡!

近年本港出現不少年輕政治新星,年紀少少就甚有知名度,但要參選做議員,卻可能「未夠秤」。皆因參選立法會或區議會,不是18歲成年就可以,還須等到21歲。現年僅19歲、有意參選立法會的黃之鋒,便批評此會阻礙18至20歲年輕人擁有被選舉權,因此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法庭頒令把立法會地區直選的參選門檻,降至18歲。

現時港人18歲可投票,為何卻不可參選?原來在90年代初或之前,無論投票或參選,最少都要21歲,直到1995年立法局選舉,在時任港督彭定康的政改推動下,投票年齡降至18歲,令更多年輕人可投票,不過,參選年齡沒有跟隨下調,保持至今。

選舉設有年齡門檻,原因不外乎是希望參選者,是成熟心智者、對社會有足夠認識,但究竟多少歲才算成熟?其實難以定義。

過往大多數年輕人在中學畢業之後,就已經投身社會,至21歲時,不少人確已經有數年的社會工作經驗。若以此來說,在大學教育普遍的今天,大部分年輕人在21歲時,仍在學階段,社會經驗不多,降低參選年齡門檻,自也會引來人生歷練是否足夠的質疑。

不過,若看外國經驗,不少地方為了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政治,除了降低投票年齡外,更在下調參選年齡限制!例如英國自2007年起,國會、市議會等選舉的參選年齡,從21歲降至18歲,同年奧地利亦把參選的年齡門檻,由19歲調低至18歲。

其實,能夠讓英國降低參選年齡的契機,是因為當地發現青年在選舉時的投票率下滑,於是希望透過吸引更多年輕政客,從而讓更多年輕人關心政治、提升投票率。結果在2007年實施改動之後,即有一名18歲、當時還是高中生的青年William Lloyd,當選最年輕市議員。但勿以為年紀少就做不到好議員,他在2011年連任成功,最後做了8年市議員,直至今年,才宣布不再競逐連任。

到了今年,英國一名年僅20歲的女大學生Mhairi Black,更在國會選舉中擊敗從政近20年的資深議員對手,成為該國國會350年來最年輕的議員。

固然,把參選年齡定於超過18歲的地方,同樣大有例子。例如在美國或日本,做國會議員起碼要有25歲,在台灣選立委、縣市議員須年滿23歲等。不過,這些地方近年亦都出現愈來愈多要求調低參選年齡的聲音,例如日本在今年降低了投票年齡之後,各黨亦開始考慮是否亦要降低參選年齡;在台灣,去年更有青年團體組織未滿23歲的年輕人,故意登記參選,明知會遭拒絕,但就作為一種示威手段。

外地設法把參選權交予更多年輕人的手上,既是希望刺激年輕人多關心政治,且到了近年,年輕人透過互聯網等,已能接觸各地時事議題,甚至討論交流意見,對於社會及政治政策,較過往的年輕一代,是否有着更深認識?此外,透過選舉機制,即使年輕議員表現不如理想,也可交由選民決定誰可留低,運用選票力量,把不合格者踢走吧?

黃之鋒以法律程序挑戰選舉門檻,最後結果如何,固然尚未可知,但全球對降低選舉年齡的討論愈來愈多,本港亦難以例外,尤其隨着愈來愈多年輕人關心政治、要求有更大話語權,下調參選年齡的聲音,看來亦會愈來愈大。

撰文 : 沈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