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濠縈開店敢試敢做 婉拒內地開店

職場

發布時間: 2015/10/21 11:58

最後更新: 2015/10/21 13:22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徐濠縈,在一般人心目中,是陳奕迅的老婆,以及常常行街買衫的太太。她與友人合夥開了一間時裝店Liger,多年前,她有了自家品牌Oh My God,近期亦將時裝零售店轉型為多元化時尚生活概念店。

她營商之道,在於敢試敢做,婉拒了往內地開店,專注於香港生意,窺探本地及外地市場的時裝品味,切實地從小做起。

領潮流 顧客個個變「阿徐」

徐濠縈的生意夥伴是以前在D-mop工作過的Dorothy,經常向王菲、Wyman,也包括徐濠縈推介新到貨品。

最初Dorothy與妹妹自立門戶,但感工作吃力,意興闌珊,於是徐濠縈便加入,在銅鑼灣白沙道開了第一間樓上舖。當時她帶領了許多流行元素,如legging、fake fur、shoulder pad,以及最為人所知的MBT涼鞋,結果消費者個個都變了「阿徐」,連髮型也跟足。

我年輕時不喜歡我穿甚麼,別人又跟着穿;但朋友說你應該開心才是,為何要罵人呢?因為你有影響力,才有這種情況出現。

去年她見到淘寶有人抄她自家品牌——Oh My God的款式,連Model穿甚麼也照抄。

現在會想應該開心有人抄,但最重要是冒牌店不要開在我間舖隔籬。

徐濠縈說,Liger入貨的原則是有型、質料靚,不會失禮於其他大牌子。(相片來源:Liger facebook)

「將衣櫃缺少的做出來」

徐濠縈於2012年創立Oh My God的自家品牌,是將衣櫃缺少的衣服做出來。

其實是滿足自己的需要,無one piece、無短裙便做出來囉!其他brand太貴,就做個平民版,但不是抄,而是拿靈感,要有自己的character。

通常徐濠縈會想主題,然後由Dorothy及設計師去執行。

我覺得我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設計會更清晰,也可以想想品牌的定位、發展、賣去哪裏等等的方向。

想當年,兩個人柴娃娃出外看show、買貨、拍照、弄價單,做同一樣的工作,但她漸漸覺得生意拍檔不應是這樣。

我們也花了一些時間,才明白大家的性格、明白我們應該有不同的角色。

徐濠縈比較急性子、杞人憂天;Dorothy就慢條斯理,天跌落嚟當被冚。

雖然也有激氣的時候,但現在分工後,一個對外,一個對內,大家可以更能發揮所長。

Oh My God的零售價介乎1,000至3,000元之間,上季開始有參加巴黎的trade show,反應不俗,市場遍及台灣、中國、杜拜等地區。

可以無反應㗎!但可能因為我個名啦!另外,我們品牌的價錢不太貴,設計有性格得來,又不是太casual,而且日常也可以穿到。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選址重私隱 拒北上開店

徐濠縈本身有微博,會將自己穿過甚麼衣服放上去。在內地,也有些網站會對娛樂圈中人的衣着評頭品足,徐濠縈當然榜上有名。再加上她也會北上工作,出席時裝展,時裝店的名字——Liger便會一個傳一個。

來我店買衣服的人,香港和內地各佔一半。

記者訪問當天是平日的下午,但進出Liger的人絡繹不絕,甚至有粉絲見到徐濠縈正在接受訪問,也希望她可以抽空合照。

曾有人希望我們往內地開舖,但我仍然想將注意力集中在香港。

徐濠縈回想當年最初開舖,經濟好,租金平,人流不絕,入多少就可以賣多少,非常容易做。但今天不同,除了要面對昂貴的舖租,也要面對人流的問題。

我選舖的原則是不用當旺的商場,需要有適當的privacy,因為有不少名人出現,不想被「狗仔隊」影到。

用過才引入 方有說服力

市道低迷,就要想辦法向前衝,解決問題。

徐濠縈參考過外國的店舖,最近便將原本只是賣時裝的Liger,改為時尚生活概念店,售賣護膚品、蠟燭,還有日記簿。

這本Diary內裏有點綫,可以將自己設計的衣服畫在上面,我阿囡就很喜歡。

這些引入的品牌,都是她們用過才推薦,這樣才會有說服力,希望客人就算對衣服沒有興趣,也可以進來看看其他產品。

我不希望客人入來逛完便走,所以這裏也設有椅子,可以坐下來,談談天,看看我們有甚麼新貨。

徐濠縈希望將來能夠在店內加設Cafe,在樓上又好,在店舖後面又好,總之可多給客人選擇。

相片來源:經濟日報資料室

全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