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仔去屯門讀書:是否很傻仔?

City

發布時間: 2015/10/16 15:37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林雪瑩網誌

話說2年前第一次到自然學校聽偉大教育家satish kumar 的講座,坐在樹影婆娑的操場上,親眼看到赤腳奔跑的小孩在操場上追逐,或跟陌生人搭訕聊天,有的小孩躺在乒乓桌上望著吊扇聊天,還有那個充滿幽默感叫聽濤軒的舊式廁所,已經對這間學校一見鍾情,暗自盤算以後要讓小孩來這裡上課。

很多人會問,

為何要讀這間學校?會唔會激咗D呢?不用那麼極端吧!
 

既然都要付私立學校的價錢,其實坊間還有很多更好的選擇。


為了這間深山學校,要專程搬到屯門,值得嗎?連校車都沒有,孩子爸爸還要去港島東上班,不去難道會死嗎?

我其實都知道很難用理智的分析來平反或讓人理解這個決定,但還是嘗試整合了支持的理據:

  • 愉快學習
     
  • 健康生活
     
  • 對現有教育體制無聲抗議
     
  • 用行動支持熱血的教育工作者
     

但好像也說不通。因此只能由衷地說,純粹的leap of faith。不是嗎?如果家長不是因為leap of faith,難道真的為了這破爛的聽濤軒把小孩送來嗎?

真的,就是對孩子、學校、和自己很多很多的信念。

不敢說是百份百堅定,但至少不吝嗇。我們所作出每個選擇的背後,都是建基於不同的信念,而這個選擇,需要很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撐住主流的壓力,相信學校能教育孩子受用一生的情操和能力,相信孩子能在自然的土壤上自主學習成長。

為了要來這間學校,我們勞師動眾搬離生活多年的社區,來到大西北,還沒來之前,我也每天問自己,是否真的要去?

現在還可以縮沙的,兒子現在讀那所地區性的非牟利幼稚園也好像不錯呀,老師也很有愛心,也有外藉老師,兒子也學了很多東西,也很喜歡上學,學費扣除學卷後才幾百元,說真的我也沒甚麼好挑的,最重要的是步行五分鐘便到了,不用舟車勞頓上學。

不是說屯門很糟,只是它的確離我本身生活中心很遠,有些東西,不是一台車能代替的。而的確是,對於這間學校,自己心裡也有過七上八落的矛盾。

作為一位前度商業分析員,不禁又上身地去計算incremental cost vs. incremental benefit, 不計尤自可,一計無得輸,只是老公每天上下班坐車得機會成本已經輸曬。而incremental benefit 呢?

噢,是不用做功課且可以赤腳奔跑的愉快童年? 這份計劃書根本連逞上財務部批核的機會都沒有就被KO了。

日算夜算,也算不出一個結果。雖然心裡在算,但身體是最誠實的,當看到大家都緊張兮兮地為小孩報考多間幼稚園時,又暗自納悶,實在不想參與這個遊戲,因此不信邪無聲抗議只報了這一間學校。

那最後也只好一邊裝著很堅定的外表,一邊心裡犯嘀咕「我們是否很傻仔呢?」的搬了過來。

直至認識了其他家長,互相了解了情況,才發現原來傻仔不只我一人,實在令我感到欣喜不已。

我自以為孟母三遷很了不起,但其實從東搬到西也是碎料,有更多的孟父孟母從更遠的地方遷來,也有住在外區沒有搬來的,更不簡單,每天各出奇謀安排接送上下課。

這條屯門求學之路真的不易走,如果不是很多很多的信念,更難走下去。

這班反叛的逆流家長,對前路的未知也會感到困惑,因爲畢竟走在這條路上的腳印不多,沒有模範指標去跟隨。

對於甚麼銜接升學等問題,大家也不是勇到漠不關心,但是那並不是最值得關心的。

若果只因要迎合主流競爭的大環境,就要孩子們6個月大開始上playgroup適應,那倒不如愛在當下,讓愛無憾。

也不是每個畢業的小孩也會到國際學校或出國升學,很多畢業生還是回到主流學校升學,也不見得是世界末日。

也許因爲我們都很傻仔,才覺得沒有路是走不通的,路上沒有腳印,便用腳行出來。

全文刊於《社創⋅攝寫⋅湊仔》 網誌,獲授權轉載。

撰文 : 林雪瑩 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