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加薪3% 醫生有話說
發布時間: 2015/10/22 00:10
最後更新: 2015/10/22 10:44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昨日(21日)發起靜坐,抗議醫管局未有隨公務員機制加薪3%,昨有1,300名醫生身穿白袍出席。
當中包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醫學會會董歐耀佳、蔡堅、醫學會會長史泰祖、前會長謝鴻興,及醫管局婦產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張德康、西醫工會主席楊超發、中大醫學院副院長胡志遠等。中大及港大醫學院昨亦發聲明撑醫生行動。
協會會長陳沛然指,是次有2,000名醫生受影響,至今已有1,600名公立醫生聯署抗議,「仍未計聯署的私家醫生」。前會長何栢良說,如醫管局另設新的薪酬機制,擔心會較現行跟隨公務員機制差,相信屆時難取得醫護共識。
已轉投私人執業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傅錦峰認為,現時管理層做法是「制度崩潰」,指醫管局行政總裁有責任維持制度。有出席的威爾斯醫院醫生指,醫生不需要同情,不是乞求加薪,只是要一個認同,「醫護都是醫管局資產,如因此事離開,醫管局損失會更大。」
高永文:醫局現金流 幾年無問題
食衞局局長高永文聯同副局長陳肇始亦有到場,高永文表示,醫管局管理層支持薪酬水平調查結果的建議,加薪3%可應用於醫管局,認為醫管局於足夠理據,可吸納相關建議。
他強調,由於撥款屬恒常數字,加薪後即每年須額外撥2億元,按醫管局現金流,「幾年都應該無問題」,但局方須向政府提供足夠理據,以示醫管局長遠於財政上,確保有持續性及可承擔性。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表示,醫管局獲政府正面答覆,可於不影響市民服務下,以儲備作內部資源調配支付加薪,惟仍需有待今日醫管局董事局大會,以及之後人事及財政委員會審批,相信需時2、3個月就有時間表。
雖然政府讓步容許醫管局動用儲備加薪予醫生,但工會堅持要跟隨沿用20多年的掛鈎機制,若下月前未獲滿意回覆,行動升級,部門主管及顧問醫生會罷做行政工作。
為甚麼醫生會走出來爭取加薪,他們背後的原因及感受又是如何?部份靜坐的醫生有話說:
流男兒淚
55歲的伊利沙伯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莊厚明昨談及爭薪問題時,不禁在千人面前流下男兒淚,更一度未能回答記者提問。
他指,87年入職醫管局至今,經歷轉制、減薪,一直堅持留在公營機構,全因對基層市民的承擔。他坦言自己年紀不小,3%加薪對他無影響,他做得不開心,可轉投私人執業或私營機構。
他擔心今次事件會打擊年輕醫生,影響他們想留在公營架構的承擔,影響基層市民服務,故放假都來參加靜坐,以示支持。
他認為,若要醫管局自負盈虧或令服務變得不穩定,市民未必有心理準備。
增加離心
還有一年便完成專科訓練的聯合醫院婦產科駐院醫生陳醫生說:
屎就我哋食晒,錢就無得加!
她批評今次醫管局醫生不能跟隨高級公務員加薪,是踐踏前綫員工,令他們心灰意冷。她說,若機制如此,預示將來自己升至高位時亦會受影響,直言增加離心。
她表示,在雙非大量湧到公院時,公院承受很大壓力,以她自己為例,
每月有額外6至7個call接生,連續工作30多個小時。
但同事仍堅守崗位,她認為事件對同事打擊很大,增加離心。
傷心失望
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門主管周嘉歡說,醫生留在公院是想服務市民,今次事件令他們感傷心及失望。
同事不是為了3%開飯,他們想搵錢,一早走去私家執業。早上巡房,下午看門診,好辛苦,留下是因為(醫管局)似是屋企,但為您(醫管局)仆心仆命後發現不當我們是家人。
她認為新機制需時建立,沿用公務員制度是合理方法,而每年2億元對政府來說「好濕碎」,質疑政府為何不可承擔今次額外加薪,認為每次都由醫管局支付,長遠很難負擔。
她又認為醫生在不影響服務下遊行,甚至按章工作都「無話唔得」。明年即將退休的她,原本答應延長退休,但若當局「對屋企人唔好」或令她太傷心,或會考慮不延長退休。
取回公道
現年59歲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直言,自己雖屬大學職員,仍與醫管局醫生一樣,要取回專業及公道。
他指,沙士時300個醫護受感染,醫生佔20多個,當中更有兩人殉職:
看不到過去公立醫生工作量及重要性,比不上公務員。
他又斥醫管局不合理將行之有效的制度破壞,是考慮不周、不負責任:
因為咁影響醫生士氣,令醫生流失、醫療服務水平下降,是我最不想見到。
破壞誠信
北大嶼山家庭醫學駐院醫生王培鉻批評道:
減薪時跟隨,加薪時不跟是無道理。
他05年入職醫管局,基於合約精神,07年未有參與減薪導致同工不同酬靜坐,但今次醫管局調整薪酬機制是破壞誠信,一向視為參考的公務員制度或不再適用,令他感到失望及徬徨。
王直言,有想過要轉投私營市場,但因想服務市民,會視乎局方拋出的解決方法,以及有否完整薪酬機制,衡量可預見的前景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