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東區醫院「切錯肺」個案收集樣本受污染

社會

發布時間: 2015/10/30 19:25

分享:

分享:

東區醫院早前發生嚴重醫療事故,一名64歲男病人被誤診為肺癌,切除了肺部四分之一肺葉,院方之後才發現病人患肺結核,並就「切錯肺」致歉。院方事後委任專家委員會調查事件,認為過程中有3個環節會導致病人抽取樣本受污染,包括收集樣本、於實驗室內進行包裝及加入石蠟固定樣本作進一步化驗,委員會已促院方全面改善。東區醫院已向病人交代報告內容,並再次致歉,會繼續跟進其情況。

院方委任由獨立人士、放射科專家及病理科專家組成的調查委員會會見相關職員、審視整個樣本收集、運送及處理工作流程等後,認為收集樣本、於實驗室內進行包裝及加入石蠟固定樣本作進一步化驗過程中或導致樣本受污染,建議在收集病人樣本時不能使用已開封或封條破損的樣本瓶,核對病人身分後盡快在樣本瓶上標示,並詳細紀錄有關樣本的種類及所抽取樣本的總數;在可行的情況下應分開處理相同類型的病人樣本,及避免重複使用處理樣本的工具;以及加強覆檢及追蹤流程等。

該名男病人早前因肺部懷疑有腫瘤,於東區醫院進行電腦掃描定位抽取肺部活組織化驗,化驗結果顯示為惡性腫瘤,其後病人獲轉介至瑪麗醫院接受手術切除右下肺葉,惟瑪麗醫院於手術後為病人取出肺部組織進行化驗時,證實病人僅患有結核病,組織樣本中並無癌細胞;覆檢化驗結果及進行遺傳基因(DNA)測試後亦顯示病人抽取的活組織樣本中,帶有另一位確診惡性腫瘤病人的活組織細胞,導致診斷結果有誤,病人因而被「切錯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