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家男瞓身上車:多謝太太陪我捱

City

發布時間: 2015/11/06 10:44

最後更新: 2015/11/06 10:49

分享:

分享:

若問8年樓市幾番新?《iMoney智富雜誌》記者可先以自己經歷來作引子。2007年,記者斥68萬元買入位於東區一個320平方呎唐樓單位,並於2010年以127萬元售出。

及後數年樓市再升,今天一查,該單位最新成交已達320萬,月租也較當年升了2.6倍,現叫價1.2萬元。總之,一間從前無人問津的44年「山旮旯」舊唐樓,這8年就升4.7倍即252萬元。

這些年來,記者訪問過不少在這火紅樓市下追趕上車的年輕人。

最近逐一個案重溫,發現他們當中有人乘着升勢兩年換一層樓,現住進豪宅了,但同時亦有「死慳死抵」的夫婦至今還未償所願,也有人打消了買樓念頭,豁出去捱貴租。而最令人唏噓的是,3年前訪問過輪候公屋長達6年的傷殘青年文仔,去年突因腦中風去世,離開時行囊裏還留着一張輪候籌號。

不禁問:

一屋何價?

要數轉變最急,是2012年訪問的Louis,當年iMoney報道寫他豪裝自置公屋,作為自己及4個弟妹的「中轉屋」,每人輪流住幾年,儲到首期後買樓搬走,由下一人接棒。

當年仍是單身寡仔的他,今天已為人父。住屋方面,訪問不足半年後,他以積蓄購入了屯門市廣場的細單位,至最近換樓,搬到同區私樓恆順園,再接受訪問前一天才正式入伙。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登門一刻四周凌亂,Louis正夾着梯子在鑽天花裝吊燈。記者道明來意:

你是這些年來成功上車的例子啊……

他爬下來危坐跟前,方才察覺到他的一對大眼袋和一臉倦容。這年頭,靠自己成功上車的人,真是個個也有本難唸的經。

傾盡身家首置屯門單位

話說當年訪問後不久,Louis見入住「中轉屋」的年期已到,為讓弟弟遷入公屋自立,遂以300萬元購入屯門市廣場一個400多平方呎的單位自住。

當時還可做九成按揭,不過都是掹掹緊,最後把錶呀、Hi-Fi呀都買掉,記得交完第一個月管理雜費,戶口得返幾千蚊。

後來,他結識了女友(即現時太太),二人在單位住了兩年,計劃換樓結婚生小孩。單位最後以370萬元放售,賣出一刻,方才發現女友懷了身孕。加上家中有突發事急需現金周轉,七除八扣換樓無望,二人惟有搬回公屋與父母及三弟妹同住。

400呎公屋6人同住,生活環境可想而知,Louis說每晚排隊洗澡也要等足兩三個鐘,想起也怕怕。

朋友建議租屋一年暫住,但初為人父母不知阿B要使幾多錢,加上租樓一年最少也要10萬元,我們仍想盡快買樓,所以甚麼都慳。回想起那段日子,我只有一句話,就是多謝我太太肯陪我捱!

到兒子出生後,周轉的錢也回籠了。積極物色新居之時,樓市又傳轉勢:

個個話依家買樓等如接火棒,又叫我看看1997年高位買樓的人,十幾年後才返到家鄉,好高危!

以前我一定會咁諗,但可能這兩年住屋轉變太大起大落,實在有點累,又或者身份不同,現在有了太太和阿B,我只想盡快安定下來,層樓升不升值都是次要,只要努力工作繼續有錢供樓就可以。

每月為供樓難計劃未來

幾經轉折,兩口子終找到安樂窩。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Louis在今年7月以420萬購入了屯門私樓恆順園一個540平方呎的兩房單位,實用的長型客廳配上偌大的主人房,窗外雖為樓景但感覺仍然開揚,而且該屋苑在區內出名密度低靜中帶旺,徒步到港鐵站才不過10分鐘。

Louis卻聳聳肩說:

你應該比我清楚,高樓價加上辣招,420萬的樓,無一球(100萬)都落唔到樓。一球散盡後又怎樣呢?

我們兩個一起打工,事實上收入已不差,但現時還是餐搵餐食,儲不到錢,惟有樂觀些,供樓當儲錢!

終於明白,Louis的倦容不因搬屋、裝修或帶小孩,而是打從心底對未來前景的憂慮。

若果要以Louis的故事試圖理出8年樓市對這代人的影響,可以說的只是,八九十後傾盡全力上車後,其實都看不到將來。

社會上說他們是有能耐的一群,但其實更多是生活所需,不得不硬着頭「頂硬上」。他們背後,更多是壓力和憂慮。

幸好睡房的「阿B」突然醒來,爸爸逗着孩子在廳中團團轉。看到兒子一笑,Louis心都寬了,令人相信無論世界有幾壞,都總有讓人走下去的理由。

Louis分享買樓心得 

1. 調節心態

準買家總希望買到一層夠住、供得起又有升值潛力的樓,但坦白說,除非你好有錢,否則根本沒可能。所以奉勸大家一句:做人不要太貪心!

是用家的話,就從用家角度出發,如:會否供得很吃力;打算住幾耐、預計未來幾多人住;上班交通及與家人的聯繫。既要滿足實際條件又旨意它獲利,只會舉棋不定,錯失良機。

2. 可攻可守

能力有限而未有實質家庭規劃的首置者,寧可單位買細一點也要顧及交通便利,最理想是港鐵上蓋物業,當年我買屯門市廣場也是這原因。

自住夠方便,出租容易,而且抗跌能力也較同區其他物業佳,可做到進可攻退可守。
 

3. 勤做功課
「買樓前要做足功課,多看不同樓盤及留意價錢上落,也要預先查詢不同銀行的按揭詳情、申請手續及優惠等,最好清楚入息大約能做多少按揭,再按能力範圍去揀樓。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19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