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守仁破格校長楊永明:不要看窮乏的一面
發布時間: 2015/11/11 15:28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校長楊永明,人稱「破格校長」。在任校長的9年間,把學校辦得有聲有色,上學年的報讀人數更衝破6000人,幾乎是最多人報讀的直資小學,更被譽為「平民化國際學校」。
這位生長於貧困年代的校長,勇於求新,更把其充滿自信的教學理念,灌注到學生身上,以發揮學生們的無限可能。
出生於澳門的楊永明,家境貧乏,但卻非常快樂。
我們家原本有五個孩子,有兩個活不下來,其中一個是我大哥。因此到我出生的時候,爸爸特別緊張,非常關注我的狀況。
家裏給我很大自由度,小時候家裏最多木衣夾,我會把它們拼湊成不同的玩具,如汽車、手槍等。
說到最有趣的兒時遊戲,原來竟然是靠着一雙眼睛的「觀察遊戲」,
當時住在兩層的瓦片屋,窗台以鐵枝間隔,令我可以雙腳『吊吊揈』坐着欣賞外邊的風景,看着不同的人和事,甚為有趣。
逃學威龍變身老師
楊永明之後舉家移居香港,並進入了一間唐樓的私校讀書。
弟弟、妹妹相繼出生,父母沒有辦法看管我,令我『自由人』的生活進一步擴大。
當時私校的學習沒有系統,只上下午校的我,根本跟不上進度。老師在沒有了解情況下就罰我,久而久之令我失去了學習興趣,最後索性逃學。
天網恢恢,父親大人最後在電器店門口找到「煲電視」的他,回家即被「藤條炆豬肉」。
父母親為了孩子好,決定一家五口由狹窄的板間房,搬到隔籬街有窗戶但租金較貴的房間。
搬家後我也轉到紅磡恩召學校,正式學習到英文。之後又轉到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入讀四年級,感謝母校的用心栽培,成績突飛猛進,令我脫胎換骨,爸爸從此發現原來我是個可造之材。
家長及老師們的讚美,成為楊永明向前的動力來源。打好英文基礎後,又順利升讀了區內的英文中學——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並積極開拓才藝發展。
我原本想做設計師,也面試了理工大學的設計系,但考官說我的作品太少,於是改為入讀師範學院。
80年代的香港是戰後第二代嬰兒潮,教育界需要大量老師,他在師範修讀兩年制教育文憑,以英文及體育為主修科,還沒畢業的他便獲得教席。
加入保良局後,先後在保良局田家炳小學下午校及保良局莊啟程小學上午校擔任校長,2007年就來到陳守仁了。
創新精神注入校園
喜歡創新的他在為人師表後,把班房變成自己的個人舞台,甚至把不斷創新精神,成為了陳守仁小學的發展方向。
像去年,楊永明率領師生及家長團隊,首次在鬧市中開墾已獲國際認證的小學天台園圃,讓學生上了一堂生命課,親自體會「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首次在天台種粟米,但原來粟米的雄花在上、雌花在下,可以如何解決花粉傳播的問題呢?
突然間,位於旺角鬧市的天台聚集了幾千隻蜜蜂,在兩星期後又瞬間消失。此事令我意識到有一種是動物專有的系統,而非人類能理解的。宇宙萬物之大,真是神奇!
結果,當造的有機粟米是300多箱,皆大歡喜。
打理腦袋裏的硬件
60年代的澳門和香港的情況差不多,經濟仍未起飛,生活簡單純樸。
爸爸疼我,會帶我坐巴士。我最記得是那兒有一間很精美的玩具店,裏面有超迷你冰箱、雞蛋等模型,造工細緻。
但每次都是只看不買,問他會否因此感到失落?換來是「破格校長」的哈哈大笑!
看完喜歡的事物後,它就活在我的腦海中,比真實擁有它們更為深刻。我不看我窮乏的一面,而改用《玩轉腦朋友》的『阿樂』去豐富我的記憶,並成為我前進的動力。
他寄語所有同學,好好打理自己腦袋裏的hard disk,嘗試正面積極地改變對事件的詮釋,自然能活得快樂。
全文刊於《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