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減廚餘不力 變「大嘥鬼」
發布時間: 2015/11/19 00:09
最後更新: 2015/11/19 00:19
環保署推動惜食運動,但政府部門卻帶頭做「大嘥鬼」。審計報告揭示環保署和政府部門減少廚餘8大不力,多個部門拒簽《惜食約章》。
公院和監獄更成為「大嘥鬼」之首,病人每日人均生產0.31公斤的廚餘,相等於逾1.5碗飯,最嚴重是葛量洪醫院。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回應指,政府重視廚餘問題,而減少廚餘需要政府、市民和商界合作。
審計報告揭示,38間公立醫院住院病人,每日人均廚餘量平均為0.31公斤,以每碗白飯約180克計算,即廚餘重量超過1.5碗飯,最嚴重是葛量洪醫院,每日人均棄0.58公斤廚餘,律敦治醫院及鄧肇堅醫院則做得最好,每日人均只有0.06公斤。
此外,29間懲教署院所在囚人士每日人均廚餘量介乎0.02至1.61公斤,平均為0.11公斤。
審計署認為,公院和懲教署院廚餘量出現差異,顯示部分公院或院所可能採取了一些好方法,是可減廚餘量,其他公院和院所有改善空間。
醫管局指,會繼續致力減少公院廚餘,同時考慮定期公布廚餘數量。公院近年仍有推出各項措施,例如珍惜食米計劃、醫院按個別病人需要設計食物分量等,已令廚餘數量一直減少。懲教署則指,大致同意審計報告的相關建議,並會審慎研究和跟進。
審計報告又指,環保署於2013年邀請12個政府部門簽署《惜食約章》,但截至今年6月,有8個政府部門未簽署。直至審計處展開調查工作後,有6個政府部門才於7月至10月間簽署約章,但食環署和房屋署仍拒絕簽署,因為未能做到約章部分要求。食環署更指,向持份者進行推廣,使他們認識及接受減少廚餘的良好守則,已超出食環署的能力範圍。
審計署批評,惜食運動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協調政府部門,以及公共機構以身作則減少廚餘,但政府部門的行為已和運動目的有所偏離。
綠嶺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批評,食環署一直鼓勵街市減少剩菜,但卻拒簽約章,感到不明所以。
此外,本港55萬名在校午膳的全日制學生每日產生100公噸廚餘。環境局表明,學生在校午膳時參與現場派飯的安排,有助減少的廚餘量可高達50%,但2010年調查顯示,在校午膳的學生只有12%參與現場派飯的安排,之後環保署再無調查,不知道現時情況。
至於港府訂明新建校舍要有現場派飯設施,但6間於2011年7月至2012年10月落成有派飯設施的新校中,有4間並沒有實行現場派飯的安排。教育局表示,尚未確定該4間學校沒有實行現場派飯的原因。
何漢威指,現在情況反映了學校的廚餘政策「原封不動」,不明白教育局為何不推動減少廚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