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東西叫做「火柴」?

City

發布時間: 2015/11/19 11:02

分享:

分享:

圖片來源:Benson Tsang的facebook

早兩天有朋友同我講:「唔同人看見同一件事,真的會看到不同的事。」

就像這一張相片,你看見甚麼?

肯定會有人見到好多「物質」,甚至聯想起「好多錢」。我大約計過,這兒真的「好多錢」,大約兩萬幾吧。如果人眼裡只有「錢」,無論再如何解釋這些仍是「錢」。

回正題,這些「火柴」其實是由很多很多互不相識的網絡朋友分享出來,認真地說,這完全唔應該在香港發生。

累積了大概兩個星期,按照一向做法,「火柴」盡量不留手太久,所以已經整理好並分成40份轉交給各區的「小信差」,將各有心人的「能量」散落社區。

坦白講,分成40份再分享去各個社區,這個數目又算是甚麼。

不厭其煩再解釋多一次,為什麼這些東西叫做「火柴」?在冰冷的社會,傻人就是「放火」去,「放火」就需要「火柴」,然後將這些「火柴」的「光、熱和愛」交到有需要的人手上,目的就是將「不被看見」的人「被看見」。

當然仍然會有人講極都在質疑:「明明你比嘢人,講乜鬼嘢平等啫.....」其實有一些人可能花一生之力都不明白「分享」的意義,因為社會只會教導大家「擁有太少」而不會告訴你「分享更多」。

但是,兒時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吃一包薯片和朱古力,這就是「分享」; 從前在屋邨一煲糖水幾家人一人一碗,這也是「分享」,大家不會覺得自己「施捨」同學或者鄰居吧。

如果只是看見「物質轉移」就視為「不平等」而不明白「分享」心態的本質,似乎再說什麼有沒有用了。

說了大半天,再問多次:「這一張相片你到底看見什麼?」

請看看牆上的兩張相片:

左面一張叫「努力!向上?」

右面一張叫「繼續?向下!」

(請留意標點符號。)

去年由中環舊寫字樓搬走,差不多所有東西也是新的,唯獨是牆上這兩張相片一定要搬到新office,因為這是我人生轉向的分岔口。坦白說,我身邊的客人很多也非富則貴,過億身家是等閑事,工作就是幫人「洗錢」,花上幾百萬做一個裝修是普通不過事。

按照正常的生命軌跡,我應該親近有錢人努力搵錢,舒舒適適地過活,樓價飆升?物價高漲?通脹高企?我呢啲食地產這口飯的人,其實對我影響不大。那為什麼這幾年卻花咁多時間搞行動,東奔西跑、踎在街邊、走入大街小巷去搵「凹罐頭」?單單講處理40封信,都足足處理左我大半天時間。

可能我真係傻!你以為真係有得分咩!?唔通真係湊夠45like就會商機無限?

但是當你「看見」就不能在「視而不見」,在社區看見一個又一個近乎災難的故事,真的很憤怒。最後便決定將這份「憤怒」轉化為「愛的力量」用倍數的力量去回應「不公義」,就是驅使我繼續行動的動力。

「放火」去吧。

全文刊於Benson Tsang的facebook,獲授權轉載。

撰文 : Benson Ts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