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談金庸:他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人

休閒

發布時間: 2015/12/02 17:29

最後更新: 2015/12/02 17:32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 經濟日報資料室)

金庸不只是一個小說家,或一個辦報人,他曾經是「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但因為1989年發生的六四事件而辭任,之後又曾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

毫無疑問,金庸心中有份中國情,他的小說場景全部有歷史背景,例如早期的小說以宋代為背景,有驅逐韃靼、恢復中華的情節;現實中,自從他在1959年創辦《明報》後,不時親撰社論,曾經就中國發展核武器、文化大革命等議題被左報圍剿,一度要離開香港避風頭。

倪匡出席金庸小說講座當日,資深藝術家劉兆銘亦有出席。(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政治觀跟小說一同成長

在講座中另一講者陶傑,以金庸小說讀者的身份去看,發現金庸的政治思想全都放在小說之中,坐在旁邊的倪匡大表贊同,

我都絕對不跟他講這些(政治),看他的小說全部都知道。

陶傑說他直接問過金庸,為甚麼紅花會在第一部《書劍恩仇錄》是英雄好漢,最後的《鹿鼎記》卻變成反清復明,最後更是全部投降,

他(金庸)說寫《書劍》時沒有想過最後是這樣,但我想,這正是表現了他在不同年齡、成長階段的想法。

郭靖、楊過、張無忌、韋小寶等,陶傑都認為代表不同時期的金庸,

從郭靖、楊過看出金庸對中國有激情的一面。

年輕時的金庸曾在學校貼大字報,諷刺訓導主任而被踢出校,大學時舉報黨員同學的行為,又被校方開除。辦報後經歷與左報的「對疊」,金庸筆下的男主角都變得不一樣,

小說入面講到張無忌變成明教教主,將來條路如何走下去,他有少少猶豫不決,因為《明報》初期的立場是左是右,金庸自己都不知道,後來他被左報圍剿,他在《天龍八部》寫喬峰被誤解被鬧。

身為好友的倪匡也說當時金庸被許多人誤解了。

韋小寶退一步海闊天空

相片來源:iMoney智富雜誌

去到最後一部小說《鹿鼎記》,想來想去,嘻皮笑臉的韋小寶與金庸真是扯不上關係,但陶傑說他們的政治觀最相似,

(金庸)經過慢慢修煉、沉澱,可以講個人成熟世故,所以後來金庸想從政的時候,又發揮少少韋小寶的性格,在政治方面希望取得平衡,八面玲瓏,因為他不相信對抗是成功,尤其是他覺得共產黨的實力太強大,鍾意也好,不鍾意也好,他不是要玉石俱焚,他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人。

(節錄)

全文刊於《iMoney智富雜誌》第421期(收費閲讀)

iMoney智富雜誌facebook

撰文 : iMoney智富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