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辛酸丨父親中風後性情大變曾互毆44歲女星憶爸爸「孤獨死」 爆喊自責10年走不出來

健康資訊

撰文: 羅嘉欣

發布時間: 2025/04/10 17:28

最後更新: 2025/04/23 15:54

分享:

分享:

【林可彤/中風/孤獨死】現年44歲的台灣女星林可彤,近日於當地綜藝節目分享人生最大的遺憾,她回憶20年前某日,55歲父親突然中風,作為長女的她頓時要肩負照顧責任,而雙方曾經常爭吵,甚至大打出手,最令她自責的是,那年的中秋節她因怕塞車,沒有回家見父親,最終錯過見父親最後一面,她直指曾因此整整10年陷入痛苦之中。

最新影片:

林可彤於節目《女王大人》分享人生最傷感的生離死別經歷,回憶起其亡父。她指有天,她回家時,突然發現父親的言行變得非常奇怪,如突然只穿剩內褲,說話又奇怪,她於是帶他看醫生,證實55歲的父親竟然中風了。她原以為自己之後要無止境地去照顧父親,卻想不到父親之後短短半年便離開人世,令她不禁淚灑當場。

林可彤又提到,當時只有25歲的她為了讓父親有較好生活,因此需要拼命地出外工作。父親過世前的中秋節,她亦因為怕塞車,於是沒有回家見他,只打電話告訴對方節日過後才回家。豈料,沒幾天她的父親就獨自在家中離世,錯過見父親最後一面的她回憶起往事時,亦不禁即時悲從中來: 

爸爸走了大概10年,我都一直走不出來。

林可彤除自責自己忙着賺錢沒有花時間陪伴父親之外,又提到父親過世前,她仍然經常與父爭吵,雙方甚至大打出手,她甚至試過叫父親滾出家門。父親的離世,令她相當內疚,她指自己過去經常夢到父親,而且看到他過得很不快樂。直到,多年後的某天她夢見父親來向她告別,之後就往一個光明的地方走去,才總算讓她釋懷:「我相信他去更好的地方了!」

點擊圖片放大
+6
+5

喪親一年症狀持續恐患PGD

喪親之痛難以言語,但假如長時間無法做悲痛中抽身,恐會出現情緒疾病。沈君豪醫生曾接受訪問表示,延長性哀傷疾患最容易發生在至親驟逝或非自然死亡的情況下。對於診斷的準則,如成年人在喪親一年後、兒童或青少年在喪親6個月後,兩者在接受診斷前最後一個月仍每天出現至少以下3種症狀,則有機會患上延長性哀傷疾患:

點擊圖片放大
+9
+8

如發現親人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及情況,沈君豪醫生建議應盡快帶同親人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中風危機|腦中風4大先兆

本港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盧文偉曾受訪,指出腦中風分為兩種,分別是「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前者是俗稱的「爆血管」,成因包括腦血管天生較脆弱、腦血管畸形,或高血壓令血管爆裂,不同年齡層均有機會患上「出血性中風」;後者的高危因素則為「三高」、長期吸煙或酗酒,增加血栓形成風險,令腦部血管被堵塞,從而患上「缺血性中風」。

點擊圖片放大
+5
+4

中風危機|中風「120」口訣

臨床上,中風急救有3小時的「黃金時間」,越早接受治療,越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所以早期識別尤為重要,需在5分鐘內準確辨別,記住「中風120」口訣,關鍵時刻能救命。

點擊圖片放大
+4
+3

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