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直擊|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 「童」你細訴中國神話
撰文: TOPick教育組
發布時間: 2025/04/14 08:00
最後更新: 2025/04/23 16:41
▲ 佛教真如幼稚園藝術展讓小朋友認識中國神話。
【幼稚園/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中華文化日】香港佛教聯合會屬下的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下稱「佛教真如」)推行繪本教學及藝術教學逾十年,不但激發幼兒創意,亦可增進學識和技能。每年更因應不同主題舉辦兒童藝術展延伸幼兒的學習成果,今年主題為中國神話故事,當中最吸引的是近日極具人氣的《哪吒鬧海》,幼兒發揮無比的想像力與創意,以環保物料創作系列藝術展品,呈現哪吒的正義感及勇氣。
最新影片:
佛教真如近兩年的主題聚焦在中華文化方面,今年3月初一連兩日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以中國神話故事為主題的「童夢神話」兒童藝術展。葉寶珊校長表示,學校鼓勵幼兒看童話故事,中國不少神話故事,無論在色彩、畫工、幻想力等方面均非常豐富,老師根據N至K3各班幼兒的學習特質、興趣等挑選不同的故事,帶領他們創作繪本作品及藝術展品。
主題方面,除近日人氣的《哪吒鬧海》外,還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后羿射日》、《九色鹿》、《老鼠嫁女》、《十二生肖的故事》、《年獸來了》、《小蝌蚪找媽媽》。每個故事都蘊含中國傳統文化及價值觀,包括尊重包容、誠實守信、感恩、善良、幫助別人等。在創作的過程中,不但引發幼兒的想像力,更幫助幼兒學習相關價值觀。
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認識中國文化及價值觀
以《十二生肖的故事》為例,幼兒運用七彩繽紛的環保物料做出十二個生肖,配上阿拉伯數目字「1至12」,代表每個生肖的出現次序,有助幼兒學習到排隊、尊重別人概念;該傳說提到貓因不準時參加比賽而錯過成為生肖的機會,也令幼兒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其他主題作品如《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哪吒鬧海》等,則盡展助人精神,也是幼兒需要培養的美德。
另一作品《老鼠嫁女》,幼兒事前要研究中國傳統婚娶文化,包括嫁娶習俗、婚禮服飾、花轎等,之後便以環保物料創作繪本作品、掛飾、炮仗、花轎等,從而認識到中國傳統喜慶文化的特色及禮儀,豐富對生活的認知。






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古代神話現代啟示
師生在創作期間不時就故事主題作出反思。例如在繪本作品《哪吒鬧海》中,除了講述哪吒為了幫助別人如何與龍王激烈鬥爭外,還有用環保物料製成海洋生物及巨型魚網的裝置作品,帶出大鬧龍宮而導致的生靈塗炭,令幼兒反思其現實中海洋生態何嘗不是岌岌可危。
另一主題《女媧補天》,幼兒用畫筆及環保物料呈現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情況,現今地球臭氧層被誰破壞?又可以由誰修補?《年獸來了》這主題作品,幼兒用環保物料做成大型的年獸及嚇走年獸的工具,了是他們面對恐懼與不安,又該如何面對?葉校長說:「我們不是只跟小朋友說說這些神話故事就算,更重要是貫穿古今,把古代故事跟現今世界聯繫起來,讓他們學到相關的正向價值,培養思考能力。」








佛教真如李琴芝紀念幼稚園|藝術教學激發無限創意
為何該校如此重視藝術教育?葉校長指出,教學重點不在於創作巧奪天工的作品,而是希望激發幼兒無限的創意,因此今次作品多數以生果網、紙皮、廁紙筒、包裝紙、飲管、膠袋等環保物料創作。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何德心居士也在開幕致辭表示,十分樂見小朋友延續環保物料的「生命」。
除創意的啟發外,藝術教育也可以包含很多學習元素,包括教育局所要求的六大學習範疇。以由N班負責的主題作品《小蝌蚪找媽媽》為例,當中各類海洋生物無論體型、四肢數目等均有不同,正是幼兒學習大小、數量等數學概念的大好機會。學習環境如此輕鬆,自然深受家長歡迎,尤其是外籍家長,所以該校約3成為外籍學生,來自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南美等。自小在多元文化共融的環境下成長,有利培養跨文化意識,成就全面發展的孩子。
香港佛教聯合會積極協助屬下的學校推行中華文化,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演慈法師表示,中華文化有很多佛教元素,譬如佛教四重恩其中的父母恩、眾生恩、國家恩等,與中華文化中強調的感恩價值觀相同,「因此我們要推動比較好的文化,推動中華文化」。演慈法師續稱,樂見佛聯會近年舉辦這些藝術展,讓幼兒要從小認識中華文化,更啟發幼兒的好奇心,例如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源,知道少數民族的文化,當他們長大後去雲南旅行時不只是去玩,而是追尋知識的文化旅遊。另外,每次展出的作品除了呈現兒童的學習成果外,更喜見充分體會教學相長的意義。
★★《2023年電子書系列》層出不窮 ★★
新書出爐:2023年hket 35周年 10大電子書系列,內容涵蓋股樓、中美政經形勢、股、樓投資、理財等範疇,並於首二季陸續上架,未成訂戶的朋友可以試閱價10元/月,便可無限瀏覽電子書架、《香港經濟日報》及《置業家居周刊》電子版。訂閱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