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專欄|椎動脈型頸椎病8大類症狀 反覆頭暈易被誤疹其他疾病
發布時間: 2025/04/14 18:32
最後更新: 2025/04/24 10:19
之前講解過神經根型頸椎病,今次則想講講另一種常見的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
這種由椎動脈未能正常供血而令腦部血流不足所引起的病症,約佔所有頸椎病患的兩成。有別於神經根型頸椎病以疼痛為主,椎動脈型頸椎病是以眩暈為主症的一種頸椎病,多發於40歲以上人士,但因症狀變化多端,與其他疾病容易混淆,或造成延誤診治的後果。
外國統計顯示,大部分頸椎病都同時有椎動脈問題,引起的供血不足情況更會隨年齡增長而加劇,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理核心正正在於椎動脈血流受影響,故此年紀愈大患此病的風險愈高。如合併有椎 / 基底動脈硬化,則更容易出現動脈供血不足,誘發頸椎病變發生。
導致椎動脈供血不足的主要成因有︰椎間隙狹窄令頸椎長度縮短,導致椎動脈扭曲,尤其是頸椎活動幅度大,旋轉或前屈等動作較多,致使動脈常處於受牽拉狀態,加速其硬化性改變;或是頸椎骨質退行性變化,椎間盤變性脫水,導致椎間節段失穩,引起代償性骨質增生,於是對椎動脈或椎周神經造成壓迫,甚至令頸椎出現生理曲度改變而壓迫椎動脈;亦或因慢性勞損倒致軟組織受損、發炎,使椎動脈及其周圍的交感神經受到壓迫或刺激,引起血管減變甚至中斷,導致供血減少,進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
由於椎動脈型頸椎病是由椎動脈血供受阻而起,故此主要症狀表現為眩暈,所以又可稱眩暈型頸椎病、椎動脈缺血綜合症等,並且往往伴有其他症狀,因此容易造成混亂。其發病症狀包大致有8大類︰
1. 眩暈,患者會因為突然伸展或轉動頸部,改變體位而誘發眩暈症狀,一般持續時間不長,數秒至數分鐘即消失,並且可伴有耳鳴、聽力消失、噁心、嘔吐等症狀。
2. 頸痛,有可能不明顯。
3. 猝倒,無預兆的下肢肌張力消失而跌坐地上,隨後清醒並可立即站起。
4. 頭痛,多為單側或局部性,跳痛和脹痛為主。
5. 自主神經紊亂症狀,如流涎、心動過緩或過速、胸悶、胸痛等。
6. 視力減退,視力模糊甚至失明。
7. 神經衰弱,記憶力減退。
8. 嚴重者可能出現錐體束受累症狀及共濟失調的表現。
椎動脈型頸椎病發病後,臨床症狀的出現和惡化與頸椎活動有直接關係,且腦部症狀多於四肢症狀,對腦力的影響也多於對體力的影響。正因為此病的表現多變,稍有不慎或會被誤當是耳水不平衡、眼源性眩暈、位置性眩暈、顱內腫瘤、鎖骨下動脈缺血綜合症、神經官能症、動脈頭化及胸骨柄後腫塊等。
臨床上,頭暈、頭痛、猝倒病史,以及聽力和視力等迷路症狀,尤其轉動頸部時症狀出現或加劇,都是臨床診斷的要點;同時,影像檢查可以幫助了解患者是否有關節失穩、骨質增生及顱內動脈血流狀況,從而作出適當診斷。下回跟大家分享一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接受治療的情況。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 椎動脈型頸椎病 引起的反覆頭暈
撰文 : 註冊中醫師唐文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