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飽兩小時仍嗝氣?可能是胃潰瘍先兆
休閒
發布時間: 2016/01/05 12:44
「嗝氣」不斷是疾病先兆?有醫生提醒,若持續「嗝氣」或進食時難以下嚥,以至嘔吐、排黑色大便等,可能是胃潰瘍,甚至癌症。要避免胃氣脹,應調節飲食和生活習慣,如慢食和減少進食難消化食物。
中大上消化道外科主任吳國偉稱,持續胃氣脹可能是腸胃功能性疾病,如因年齡、生活壓力等致消化系統失調;胃部蠕動緩慢影響消化,令氣體積存在胃裏。另一可能是腸胃病變如潰瘍、幽門有腫瘤,甚至是胃癌。
正常進食後兩小時消失
吳稱進食後「嗝氣」屬正常,但一般在進食後兩小時便消失,因液體和固體分別在二及六小時便到達小腸。
如常嗝氣而徵狀持續數周,或患上消化道疾病;若伴隨疼痛甚至嘔吐,更可能是病變先兆,例如氣體帶酸味或患上胃酸倒流。
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李玉棠指,幾乎99%胃部氣體是通過進食、說話等,將空氣帶到胃部。下食道括約肌會因神經反射放鬆,「嗝氣」排出氣體,或通往小腸再經肛門排出體外,因此不會出現「爆胃」情況。
李續指,胃部癌腫、潰瘍等會阻礙食物消化,產生「食不下嚥」感覺。除了「嗝氣」和上腹疼痛,如經常易飽、嘔吐未消化食物,甚至排出黑色大便和貧血,或屬病變先兆,應及早進行內視鏡檢查。
原文刊於晴報。標題經編輯修改,原題為「常嗝氣恐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