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媽媽學繁體字:要孩子學簡體是倒退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02/23 19:14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9

分享:

分享:

近日有關簡體字的認讀能力成為家長熱話,不同家長各有立場,有指繁體字是象形文字,有齊形聲義,不能由簡體字取代。但也有家長覺得,文字只是載體,與學好中文沒有直接關係。我們訪問了三位家長,從家長角度,看自己兒女學習簡體字和繁體字的選擇。

意大利媽媽:回流香港學中文

丈夫是意大利人的 Liza Ingrassia,為了讓 11 歲囝囝 Aidan 學好中文,在他 3 歲後由意大利回流香港,入讀傳統中文小學。Liza 是雙職家長,但仍費心教育囝囝自細認識中文拆字。「是想盡方法令他愛上中文!他 6 歲前讀英文幼稚園,在家也是用英文溝通,故初期覺得中文好難,較抗拒。」

她同時透過學習戲劇領略語文,並物色不同的互動中文認字課程讓他參與。「中文字優美,可以拆開講下源流和意境,寫書法裝字又靚。

我認識不少內地同事,反而有興趣學繁體字。若不懂繁體字,會令子女錯過很多,因為若雲變成云,門是一點加兩楝,便沒有意境;還有廣場只剩下了部首,讓孩子沒法聯想到發字音有黃字。細路仔多數捨難取易,當習慣認讀簡體字,便好難返轉頭鑽研繁體字。」

她認為今天要孩子認讀簡體字,是倒退。「簡體字已完成了其歷史責任,讓勞工、文盲用到,它有它的工具性,簡體字只有 300 個部件,想學也很易掌握。故小學生應先掌握好繁體字,中學後才學簡體字。」

Aidan 的課外書,Liza 正引導他閱讀較有深度的橋樑書。

劉太:簡體始終較普及

劉太的 4 歲半囝囝就讀新加坡國際學校,因為新加坡是用簡體字的,故在學校亦學習簡體字。她謂無論閱讀繁體或簡體字書,都可以根據上文下理去推測字義,加上大部分中國人及亞洲地區主要用簡體,也有很多軟件工具可以做轉換,故不太介意兒子由簡體字學起。

始終簡體字是普及的文字,加上小朋友在學校很喜歡上中文課,只要心中有語文,用簡體或繁體學中文都沒所謂,文字只是符號而已。

她謂囝囝的寫字功課仍很簡單,故她未能比較兩者的分別。「但起碼他喜歡學習,屋企有繁體字故事書,若有一天兒子主動想看,我也會鼓勵他進入繁體字世界,香港環境要認讀繁體字應該很方便。我相信小朋友不會混淆繁體和簡體字,但若主流學校要教簡體字,我會擔心學界未有足夠支援和配套去訓練老師。」

劉太囝囝中文堂的教材,當中老師會用兒歌去教配合主題。

孩子在學校以簡體字學中文,連圖書館的書也是簡體。

程衛強:簡體字難掌握

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心理諮詢師程衛強,自己育有兩名幼兒,反對小學生要同時學繁簡字體,他強調繁體字有形聲、象形等理念,小朋友不用死記字的寫法,相反,簡體字沒法可依,較難掌握。

我怕小朋友會混亂,而香港始終是用繁體字,學了簡體字沒運用機會,會浪費孩子的精神和時間。

他指小朋友閱讀時,大腦並不需要對每隻字都校對準確才能理解,而是因應上文下理,也會根據文字的字形結構作出判斷。

很多港人因需要兩地跑,或經常閱讀簡體字書籍,能自然地懂看,這正是大腦的能力。故應待孩子長大後有需要才去認讀,不必急著在小學時學習。

 

撰文 : 胡麗珊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