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容:《十年》必須聆聽的時代產物

City

發布時間: 2016/04/07 17:22

分享:

分享:

相片來源:十年facebook

偉大的藝術,無論是文學以至電影,都在於是否有能力呈現主題的複雜性,啟動我們的心靈,豐富我們的想像,讓我們可作多重的,而不是單向的思考。

當然,偉大難得,但至少是個標杆。香港電影金像獎今屆一如以往的沉悶,但在最後宣布最佳電影為《十年》時,立即掀起整個大會的高潮,其後社會討論不斷,有不少人為這電影獲獎歡呼,認為它有膽識,反映了香港在一國下逐漸邁向一制的潛藏恐懼,和香港人心底裏的不安;不過另方面也有人指,該片缺乏電影藝術價值,獲獎只是目前香港流行的另一次政治表態而已。

其實,在香港目前的政治環境,《十年》獲獎絕不奇怪,當中五部短片的導演都很年輕,從他們所處理的題材,無論你同不同意他們的觀點,都可看得出他們是出自赤子之心,從心中對社會的熱誠到由此而產生的焦慮,再到急於要發聲,並且連珠爆發,就是這種躁動造成電影的粗糙、單向,可是你又不能否定它的確是香港這一個時代的產物、一種聲音,你毋庸百分百認同,卻必須聆聽。

獎項這回事從來都難有客觀標準,何必認真 !即使諾貝爾獎項,有時也教人莫名其妙。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合在一起,所謂時候到,是你就是你了。

如此看來,《十年》從意念的萌芽、製作到獲獎,都不是偶然,它代表某一種集體情緒的爆發,這種集體情緒就是恐懼,再說得白一點,是恐共,由恐共而對與中國任何有關的東西,都產生恐懼,包括簡體字與普通話。

問題是,為甚麼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之間,會有這種恐懼?這是有關方面必須理性正視的,而不是以屏蔽或消音,甚至封殺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法,就可解決,不如就讓一切理性討論從《十年》開始。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閱讀)

標題經TOPick 編輯修改,原題為〈十年的疑惑〉

撰文 : 張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