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滿分狀元學習要訣:不要死讀書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07/26 17:53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5

分享:

分享:

Christopher(左)與Cordelia讀書方式截然不同,沒有因為讀書放棄拍拖:「他們俾壓力?我一定唔聽。」他早於高小階段已對自己有要求,不用父母叮囑,已主動探求知識;而Cordelia則一直很嚴謹看待學習。(曾有為攝)

究竟本地中學文憑試跟國際預科文憑課程(IBDP)有何分別?或許可參考今屆兩位考獲45分的滿分狀元,就讀漢基國際學校(CIS)的林茞恩(Cordelia)、勞浩恩(Christopher)的個人履歷表。除了學業成績以外,還涉獵不同類型的活動及工作經驗,為未來鋪路!原來不用補習操練,只用自己的方式掌握考試技巧,也可以成為全球147名滿分狀元之一。

兩位來自漢基國際學校(CIS)的狀元,林茞恩(Cordelia)將在劍橋大學讀法律,而勞浩恩(Christopher)則在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修讀哲學。

具哲學頭腦的Christopher,熱愛爬山話劇,從來不給自己學業壓力。(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Christopher乃自修哲學,其考試論文題目為「在柏拉圖的哲學思想,如何分析城市與人性的矛盾」,這正是IB課程成功的地方,是可以讓學生涉獵喜歡的範疇,自行作深度的研習。

將來可以做很多工作,因為哲學同時涉及數學,可從事金融、心理學、做研究等,在美國主修哲學,可以做醫生(往後繼續讀醫),因為都要想道德倫理問題。

迥異讀書方式

IBDP要求學生文理並重,就算兩位學生強於文史哲,亦更需要花時間理解數理科目,可說是一種挑戰;同樣着重學生有不同社會服務經驗,難得是兩位同樣喜歡運動、話劇,絕不是「死讀書」。

Christopher說,課程要求學生有很高的寫作能力:「就算數學,都有 30%要寫數學研究,我寫 essay是『打麻雀食糊的或然率』。」而Cordelia寫的則是「在香港租酒店,用數學分析哪間最抵」。

這正是 IB最大的難度,而不是最後那個考試,是需要在兩年的課程內,完成不同 essays。

Cordelia的父母都是會計師,她直言課程需要自學,父母就算想幫也幫不來,不是因為他們不識那些題目,是IB很注重自己思考的過程,每科都要寫研究性的文章,要自己訂下題目,做研究。

Cordelia表演唱歌,具藝術才華。(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Cordelia不想報道透露父親是哪位政經界名人,亦未因父親關係令自己有壓力:

我在房讀書時,他常常會攞茶俾我飲,但完全無俾壓力。

她倒願意分享父母培育自己的方式──對她有要求,卻從不給予壓力,反倒令她自覺做得更好。「我每次失敗,考到不好的成績,父母是陪我分析失敗原因,幫我去面對。」像她升讀 Yr 6要決定讀哪一程度的中文課程,想挑戰自己讀高級組別。

我當時的中文,是不懂聽、講、讀、寫,於是告訴他們自己很想讀,卻不知怎樣做……最後,他們陪我 set up(目標),跟老師談。

Cordelia將讀法律,想當律師,其校園生活也多姿多采。圖為她參與校內話劇演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Christopher前年開始義務教band 3學校初中學生英語,為期一年半。

其實,考試只是考你的方法是否用得好而已……究竟怎樣令他們有自己的夢想?不要只想着做功課、打機?他們都像一模一樣,沒有自我……我有想過自己有很多機會,其他人沒有,這點令我有 guilty,會想自己可以怎樣俾返(貢獻)社會。

撰文 : 羅惠儀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