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曬產品搽到痕 全日文成分寫乜東?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8/23 11:39

最後更新: 2016/09/02 12:25

分享:

分享:

兒童防曬產品含防腐劑等致敏成分可大可小,有小童搽防曬產品後面和手都痕癢,才揭發是對某成分敏感,但部分日本兒童防曬產品採用全日文說明,而本港法例並無規定必須有中文或英文說明,消費者無從分辨產品成分。

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出,今年5月有1名8歲男童,因為面部及手都感到痕癢而前來求診;醫生其後發現他只有塗防曬的皮膚部位才感到痕癢,於是為他進行貼布測試(Patch Test),才得悉他對防腐劑Methylisothiazolinone(MIT)有敏感反應,遂建議家長為他改用另一款不含MIT的防曬用品。

陳厚毅表示,近年有不少新開發的防腐劑,但基於成本問題,製造商會繼續沿用Paraben等傳統防腐劑,他亦留意到不少化妝品已減少使用Paraben及MIT。他建議,家長選擇兒童防曬用品時,可以預先檢查產品成分。

不過TOPick檢視市面有售的兒童防曬產品,發現未必全部清楚列明成分,尤其是日本品牌。以日本製Biore兒童溫和防曬乳液SPF 50為例,瓶身只有日文說明,包裝雖有中文,但成份只簡稱是兒童溫和配方。

花王(香港)有限公司回應時,以保密為由未能提供完整英文成分說明,但承認產品含有防腐劑Phenoxyethanol,有關成分的含量對兒童無害。

Biore兒童溫和防曬乳液在瓶身上採用全日文說明,消費者無從分辨成分。(經濟日報記者攝)

Biore兒童溫和防曬乳液的包裝上雖有中文,但只寫上兒童溫和配方,沒詳列成分。(經濟日報記者攝)

海關表示,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在香港供應供私人使用的消費品,包括防曬產品,必須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即相關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有責任確保其消費品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並要確定消費品是否達到合理的安全程度。

不過,條例並沒有規定消費品或其包裝上必須列明消費品的成份,但規定凡消費品或其包裝標記有關於該消費品的安全存放、使用、耗用或處置的警告或警誡,則該等警告或警誡須以中文及英文表達,而有關表達須清楚可讀和放置於消費品或包裝部份的顯眼處。 海關曾於市面抽取防曬產品作安全測試,結果顯示產品符合一般安全規定。 

部分兒童防曬產品沒詳列成分,只簡稱是弱酸性配方或不添加香料、色素等。(經濟日報記者攝)

消委會指,本港現時沒有針對防曬產品的標籤規定,但使用說明、警告字句和注意事項等應以中英文標示,以免消費者誤用或錯用。該會建議本地供應商以中英文提供產品的有效成分、成分列表或使用期限等資料,讓消費者瞭解產品是否含有例如會導致過敏的物質陳認為,要保障市民健康,政府仍要發揮監察角色,建議政府應要求製造商列明防曬產品的重要配方。

陳厚毅亦認為,要保障市民健康,政府要發揮監察角色,政府應要求製造商列明防曬產品的重要配方。

他又提醒,消費者不宜盡信標榜皮膚科醫生推介字眼的防曬產品,因為各人的體質有異。若皮膚容易敏感者,建議取小量的防曬乳液塗在面部四周輪廓位置試用,一旦紅腫就馬上停用。

欲知防曬產品有害指數評級,即看《兒童防曬產品有害指數大比拼 認住邊隻成分最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