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爸爸在家做領導人:子女成長不能只靠太太

親子

發布時間: 2016/10/26 14:10

最後更新: 2020/05/18 13:02

分享:

分享:

家庭是避風港。忙碌家長林永和醫生最近出版《一家人好生活》一書,指出爸爸角色無可取替,他以身作則,實踐忙而不要失卻焦點。林醫生望透過對家庭治療的體會及培育一對子女的起起跌跌,與家長分享讓愛在家中奠基對栽培子女的重要性。

林醫生身兼婚姻及家庭治療師、港大及中大醫學院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並要主持電台節目及撰寫親子專欄,但他怎忙也不希望忽略子女成長,過去12年擔任子女學校的家教會成員,謙稱在丈夫和爸爸的角色上仍邊做邊學。他謂唸中六的大仔很喜歡數學,故有時也會要求他一起研究:

若子女有要求,我會放低自己的興趣,以他們作優先。

夫婦是團隊

他唸中四的細女鎧盈在書中讚揚要找爸爸的時候永遠都能找得到,還曾以為爸爸好得閒,長大後才發覺爸爸原來很忙。林爸爸謂女兒的話也教他感動:

不少爸爸習慣了男主外,把子女成長全交予太太處理,最後子女漸漸取代丈夫角色,當夫婦不能有效成為團隊,媽媽壓力會大增;而孩子感到爸爸不是領導,便會糾纏母親,長遠造成夫婦疏離。如此成長的子女,既無視與自己同等的媽媽的話,也聽不入爸爸的話,久而久之便會出現情緒和行為問題。

談到爸爸如何作領導,他謂工作時間是朝八晚九,子女小時候雖不能常陪伴他們吃飯,但會爭取早上送返學的時間,周六日也一定陪他們。

他們的事一定優先,但家庭的核心是夫婦,我不是做得太好,但會提自己與太太保持溝通、聆聽。人的生命如同四隻腳的桌子:家庭、個人、人際關係、工作,但當了爸爸後必須有優先次序。

醫生常說「孩子無得逼」,他笑謂自己童年雖是基層,卻很開心,故相信快樂的家庭對成長很重要,教育子女一向不重物質,而是多陪伴。

教孩子玩最簡單的玩意,一起睇書已很開心,父母應要找到孩子的閃亮點去配合。他們小學樣樣都有學,但在音體藝方面都不是很突出,故學琴沒考過級。學校是傳統名校,不少孩子好早考八級琴,但我們真的無所謂,也不羨慕人。

勿過早定型

林醫生謂自己較太太着重子女學業,兒子小學時也曾緊張成績。

走過了才回想,小學分數真的是恒生指數,起起跌跌而已。

他的大兒子將升讀大學,自小是數學資優,中學後在科大讀資優課程。

他會自己研究,高中時見到他只集中數學,都擔心其他科目沒時間溫習,始終要考慮遊戲規則;但只能盡量分析情況,建議他怎樣分配時間。到底孩子是獨立個體,要尊重他的做法。他常建議家長不要強求小朋友樣樣叻。

喜歡一樣才去發展。要求考到樣樣頂尖的人,只會令小朋友太大壓力,阻礙了孩子去找其他興趣。作為過來人,我自己都仍在學習的路上,故不會把子女過早定型!因有太多未可知因素。例如我們三個人都是內向型格,但其實環境會影響人去適應和改變。

真正發力在高中

林醫生忠告家長讓子女在高中前有開心童年,學業上只要跟得上已可,不用要求科科叻。

要留力讀,因為真正要發力應是高中。若孩子愛上演戲、踢波,便應鼓勵他們去試,因你不會知道將來會如何。很多大人把孩子今天的表現想得太遠、擴得太大,例如他寫粒字不整齊,便覺得將來沒學校收;或孩子想讀藝術,父母很自動地想及日後很難找工作……很多焦慮都是因此而起。

全文刊於《晴報》

《晴報》facebook 

【其他熱話】比花生醬更肥 邪惡麵包醬龍虎榜

【其他熱話】真·幕後玩家唔易做!公關親述3大辛酸

撰文 : 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