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醫療美容有價 消費者願付出多少?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12/13 08:00

分享:

分享:

DR醫學美容奪命事故觸發港府研究規管醫療美容,惟港府3年前列出15項只限醫生主理的高風險入侵性醫療美容程序後,一直未有進一步規管動作。(資料圖片)

港府3年前列出15項只限醫生主理的高風險入侵性醫療美容程序後,一直未有進一步規管動作。相對台灣及南韓,本地的規管無疑落後,惟考慮加強規管時,市民仍須認清背後的金錢代價。

【延伸閱讀】港女扮靚不問安全 15個要醫生主理的高風險醫療美容

消委會研究報告參考7個地區規管醫療美容法例,當中台灣要求涉及注射、光學、能量相關的程序等,需由醫生處理;南韓亦早已規定所有醫療美容程序須需由醫生操刀。反觀本港僅得15項高風險醫療美容程序界定為須由醫生或牙醫進行,當中最受歡迎的激光療程卻未有包括在內。

消委會昨向港府提出9大規管建議(見表),包括要求局方就儀器、從業員及提供醫療美容的機構設發牌制度,進行醫療美容者亦須有一定資歷要求。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解釋,要求從業員具一定資歷,醫生進行有關高風險醫療美容程序亦須有相關資歷要求。

倘若效法台、韓,規定大量醫療美容程序都由醫生操刀,究竟香港消費者要付出多大的金錢代價?據消委會「放蛇」發現,要於醫院或診所進行醫療美容療程,單是醫生諮詢費就需350至1,040元不等;由醫生進行一次激光療程需5,000元,反觀於美容中心做激光療程,每次僅需700元,兩者相距遠,亦代表市民為安全需付出的代價;至於注射肉毒桿菌,不同服務提供者每次療程收費由2,900元至10,200元不等。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認為,不少醫療美容療程本來就是一個醫療程序,同意消委會建議必須清晰區分醫療與美容,甚至設立發牌制加強規管。

【延伸閱讀】少女激光脫毛變燒下體 美容院拒退款

不過,對於消委會建議醫生未來需在接受相關美容儀器訓練後才可提供服務,整形外科專科醫生金永強認為,醫生已有專業訓練,而整形外科及皮膚科醫生更有額外訓練,若再要求醫生額外受訓,或衝擊專業自管。他強調有關建議複雜,有需要進行長時間討論。

香港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會長莫鎮安歡迎政府規管醫療美容,但醫生有足夠的專業訓練,亦有在職培訓及監管,強調監管重點應是美容師。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則認同從業員提升資歷要求,惟對機構發牌有保留,擔心增加小型美容院轉型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