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媽媽辦網購 賣圍巾助印度貧苦學童

休閒消費

發布時間: 2017/01/09 18:07

最後更新: 2017/01/09 18:07

分享:

分享:

何潔明由背包客成為人母,抱着囝囝的她自覺幸運:「這個小生意,可以讓我照顧囝囝,又可以將所得分享予其他小孩。」(陳智良攝)

幾年前,常見何潔明(小明)與孖生姐姐何潔泓活躍於社運界,為弱勢、為公義發聲出力,近兩年小明曝光少了,原來她在 2014 年社工系畢業後,揹起背包闖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樂當一個流浪背包客,去年又多了兩個身份——人母和網店掌櫃。

旅程上經歷許多,包括遇上終身伴侶並懷了腰仔(囝囝暱稱,因愛伸懶腰得名),無腳雀仔落葉歸根,去年組織小家庭,同時開發網店「Wish You Were Here」買賣異國服飾,所得收益部分分享予旅途上因緣相遇的印度東北部慈善學校 A bowl of compassion。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慈善小學 A bowl of compassion,由德國人 Mcihael 和印度人 Murari 創辦,免費為村內 120 多名小童提供教育。(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遠方的慈善家

A bowl of compassion 是一所位於印度東北面 Bodhgaya 的慈善小學,免費為當地小孩供書教學,同時提供免費午膳。

校內的孩子都是創辦人到村落裏逐家逐戶「執」回來,現時全校約有 120 名學童,年齡從 4 歲到 12 歲,學校教授英文、數學等基本知識。1 年多前,小明路經 Bodhgaya,偶然入住了這所學校兼營的旅舍,一住就是半個月,她每天跟校內小孩、老師互動,

最感動我的,是學校創辦人 Michael 的建校故事。

「學校會為學生提供免費午餐,每個學童每個月的膳食費約 50 元。」小明說。(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話說 6 年前,德國人 Michael 抱着服務弱勢的使命遊歷亞洲,目的是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實行 A bowl of compassion 的理念——為無家者提供免費膳食。在 Bodhgaya 旅途上結識一心要改善家鄉貧窮和教育環境的當地人 Murari,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共同創辦慈善小學,

Murari 有一塊空置的家族地,兩人一起計劃和籌款建學校。學校有一半是旅舍,學校的營運資金部分來自旅舍,其餘就靠善心人捐助。

小明會將客人名單交予學校,由學生親自畫答謝咭。(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學校有愛,但貧窮問題太嚴重,資源怎也不夠長期關顧所有小孩,

在印度,我常見許多無所事事的小孩在吃地上的塵!我曾經問 Michael,村裏小孩是否都有機會讀書?他無奈地說,學校資源有限,只能等一批學生畢業後再招另一批。

旅程結束,回港後她一直念念印度小孩,希望能出一點力,腰仔的出生堅定了她的想法,

腰仔很幸福,三餐有溫飽,我就更掛念印度的小朋友。

去年 11 月她決定開網店,理念是 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小店所得部分收益分享捐助予 Michael 的學校。

生命影響生命

網店主要售賣尼泊爾羊毛巾、喀什米爾羊毛刺繡圍巾、小飾品等,都是小明在異地蒐羅回來,每件賣出的貨品會分別撥出 30 至 50 元作捐助,

做網購,是我現階段能負擔的工作,我會每隔幾個月到印度等地入貨,其他時間就在家照顧腰仔和做生意。最重要是,客人分享到我蒐集回來的東西,也可以將資源分享給有需要的小朋友。

小明自己做生招牌,親自示範圍巾搭配,「冬天賣圍巾,夏天就改賣連身裙。」(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己之力需微,小明盼一步步將愛和資源分享累積,

我不是好偉大要做慈善,我常強調『分享』,盡能力分享資源予弱勢的小朋友。

為了讓捐款更透明,她會定期在網上報告捐款用途,如買鞋、衣物、膳食、維修課室,

我預了日後或會有批評聲音說我以慈善之名甚麼的,但我認為更重要是把眼前事做好,讓小朋友有書讀、生活得開心,客人又買到喜歡的東西,這就很好了。

【其他熱話】四子之母鄭麗莎 育兒零壓力【有片】

【其他熱話】日本人心水推介 香港3 間日式拉麵店

【其他熱話】遊日GU必掃checklist 跟新垣結衣穿$200吊帶裙

撰文 : Witty TOPick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