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的可以沒功課嗎?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1/16 00:01

分享:

分享:

香港兒童很繁忙,一周五天上課天,有學生稱做功課做足7日。負責調查的機構建議,本港仿效台灣實施長假期無功課的安排,也有海外國家推行無「家課」政策,這類措施與政策,在香港可行嗎?

外國早有推行「無功課日」的例子。法國總統奧朗德早於2012年便提倡「零功課政策」,翌年取消禁止小學做家課,但沒有禁止做功課,方法是學校將放學時間提前一小時,讓學生於放學後在學校內完成功課,務求做到回家後沒家課。

台灣則在前年底開始,廢除實施多年的寒假作業安排,令學生可以享受寒假。英國、美國及德國也有個別學校自發實施零功課政策。英國有中學取消要求學生做功課,改在學校網站發布課外學習的資訊,讓學生依照興趣自行獨立學習。

然而,本港不少家長持有「不能輸在起跑綫」的想法,推行無功課日,是否過得了家長那一關?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樂Teen會的調查發現,分別有逾7成的受訪者支持小學推動無功課日以及聖誕、農曆新年、復活節及暑假長假期無功課日。不過,逾7成的受訪學生及家長同時擔心,無功課日會將功課的壓力轉移至其他日子,香港的教育制度仍然強調考試,做法治標不治本。調查結果亦顯示,家長其實對功課是又愛又恨。

有學者則提出其他關注。中大教育心理學講座教授侯傑泰認為,現時本港的教育政策刻意將不同能力程度的學生安排在同一班內學習,整個教育制度令無論貧與富的學生都可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對於出身清貧的學生,成績及考入大學是改變其命運的唯一出路,他認為當要建議推行無功課日,首要考慮以甚麼代替功課。

侯指若以課外活動或遊學團等代替功課,讓學生有其他學習機會,則要考慮清貧學生能否享有同樣機會參與相關的活動。他舉例說,若取消英文科功課,富家子弟回家後或仍有人跟他練習英文,但清貧學生則未必有這個機會。
 

【其他熱話】自己孩子自己在家教 社工媽媽:引以為傲的決定

【其他熱話】決戰月經痛楚 食公仔麵易腰痛

撰文 : 章淑廉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