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老渠「通波仔」 申6億元修兩公里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1/26 22:13

最後更新: 2017/01/26 22:13

分享:

分享:

現時香港有超過4000公里長的雨水及污水渠道,當中不少舊區的渠道已使用超過30年。(譚德潤攝)

繁榮的城市地下有不同渠道包括污水及雨水渠等,一旦渠道老化路面可能塌陷。渠務署將於今年6月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約6億元,以新技術率先修復總長度約2公里的舊區高危渠道,渠務署指金額包括部分地區因技術所限需另造新管分流,但仍會調整。

以往修復老化渠道需開鑿路面,為減少工程對交通的影響,渠務署引入了無開坑式渠管修復技術,俗稱「套豬腸」的原位固化內襯修復技術,把浸滿樹脂的內襯軟管由沙井導入原有渠管內,再以蒸氣固化內襯物料,此項技術已在香港使用超過20年,但只適用於低流量的渠道,否則樹脂會在過程中流失。

新技術俗稱「繞線圈」的螺旋纏繞修復技術,以鋼加固的帶狀物料於原有渠管內進行纏繞工序。(譚德潤攝)

新技術俗稱「繞線圈」的螺旋纏繞修復技術,以鋼加固的帶狀物料於原有渠管內進行纏繞工序,造渠時速達10米,比「套豬腸」快,亦可在運作中的渠道進行工程。在去年10月於油麻地果欄首次成功術修復兩段污水渠。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工程師梁灝駿指,「繞線圈」技術相對先進,成本約是「套豬腸」的5倍,兩項技術所造的渠道預計也可使用50年。

渠務署未來先修復於4條位於土瓜灣、牛池灣、沙田及西貢,總長度約2公里及塌陷風險較高的污水幹渠,將於6月向立法會工務小組申請撥款約6億元。

渠務署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陳裕棠(左)、九龍及新界南渠務部工程師梁灝駿。(譚德潤攝)

工程管理部工程師陳裕棠指該4個地區在過去10年曾發生11次地陷,小型維修工程不足以應付老化速度,會因地區的限制配合不同技術,例如西貢區的污水渠因技術所限需以「套豬腸」方法修復,

因渠道流量高,需另造一條300米的新筒分流污水,才可在舊渠做豬腸,成本上也要包括在內。

【其他熱話】 曾俊華揶揄吳克儉?若當選首要成立專業教育局

【其他熱話】 烏冬鈉含量比拼  無添加更高鈉?

【其他熱話】 返工時間睇色情片 淫審處日薪800元請審裁委員

撰文 : 袁楚楚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