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不利家校融合 聯會倡「旋轉門」就學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3/09 13:10

最後更新: 2017/03/09 13:41

分享:

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林宇翔攝)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一項調查發現,校方甚少向家長說明有關的融合教育政策,亦較少主動約見家長討論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在接受支援後的學習進展。聯會建議當局為融合教育立法,並規定中小學設立「家校協調平台」。

調查顯示,6成2受訪家長知道校方有關特殊學習需要兒童支援的負責教師和聯絡方法;逾半表示校方甚少或沒有解釋學校融合教育政策及支援措施;只有3成受訪家長稱校方有主動了解學生在家中處理家課的情形。

【延伸閱讀】SEN家長的吶喊:子女非頑皮 學校為何不援手?

受訪家長中,近8成在子女遇上問題時,如家課調適不足或於學校受到歧視,會主動向學校反映問題,但僅2成受訪家長知道教育局設有調解機制協助學校和家長解決分歧。

調查又指,6成6受訪家長表示校方沒有定期匯報學生在接受特殊學習支援後的學習進展,當中62名家長曾接受校方定期匯報,主要僅透過家長日面談,其次為電聯,反映校方未有效幫助家長了解子女狀況。

此外,逾9成受訪家長贊成教育局需要重新檢討融合教育、成立特殊學習需要協調平台及要求校方公開融合教育政策的相關資料;8成半受訪家長更贊成為融合教育立法。

社福界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認為校方與家長在融合教育上溝通不足,令促進家校融合共融存有困難;受資助學校在公開支援特殊學習需要政策上未具透明度,亦令不少家長難為子女選校。

特殊學習需要權益聯會建議教育局應重新修訂特殊教育需要的定義,並規定中小學應就特殊學習需要學生及其家長設立「家校協調平台」,可考慮先在已設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的學校進行;同時設立「旋轉門」的就學安排,讓學生在有特別需要時,來往特殊學校及主流學校就讀。當局亦應研究設立獨立投訴機制,處理有關融合教育的投訴。

今次調查於今年1月及2月,以問卷、面談及電話訪問方式,成功訪問了183位確診或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子女家長,受訪家長之特殊學習需要子女總數有20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