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 媽媽一句話令他當醫生
發布時間: 2017/05/10 14:55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5
在香港,當醫生或當立法會議員,都令不少人趨之若鶩。兩樣集一身的陳沛然卻處之泰然,選醫科是匆忙決定;加入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是頂替;參選立法會做議員經過多番考慮,且曾經推辭。
在這個人人錙銖必較,要「贏在射精前」的社會,陳沛然的「隨遇而安」三部曲卻反令他有所成。
當醫生,不曾出現在陳沛然的「我的志願」中,最愛科目是數學和工程,直至預科高考後聯招前夕,要經常往返醫院探患有重病的弟弟。某天在醫院時,媽媽問學業成績一向理想的陳沛然「你的成績都報到醫科,有沒有想過?」,他回憶說:
一向想讀工程,但媽媽的話一直在我腦海中,在報科最後一日,不知怎的就選了港大醫學院,結果被取錄。
看來受幸運之神眷顧,但讀醫頭半年,幾乎考包尾。
入到去先知大件事,因醫學院的學習模式很不同,中學已讀生物科的同學,教人體器官組織很快掌握,我本身讀數,一頭霧水不知發生啥事。
當時班中150人,全部都是尖子,在中學都是全級考頭3名,陳沛然雖然也考第2,但畢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我不夠他們聰明,又不夠他們勤力,點搞啊?
頭半年他如在五里霧中,摸索、適應,他把整個生活習慣及讀書模式完全改變,由朝到晚刨書溫習,由圖書館上午9時開門,至晚上10時關門方休。
過程痛苦,但漸漸追上,整個醫科生涯沒試過不合格,十分之一同學考試不合格要補考、有些同學適應不到要轉系,甚至中途『離場』,可見競爭劇烈。
愛思考 內科適合
當醫科生慘痛,直言在合格與不合格中「得個驚字」兼辛苦,做醫生他卻樂在其中。
醫生醫治了病人,確實是幫到人,這回饋不能用金錢衡量,於我而言是『獎賞』。
實習1年後,他敲定內科,當中有多個分支,最終選了腸胃肝臟科,成為「腸胃然」。
性格使然,我喜歡有快有慢,少少刺激,又可思考逐步處理,但不要每一日都刺激,好像外科和心臟科每一日都好刺激,我問過一些心臟科醫生,病人突然暈倒,急救又醒返,醫生你的心臟怎可承受到?我試過遇過病人突然無心跳,一個在『搓』,另一人在做手術,於我心理壓力好大。
他十多年後回望,並無選錯科。
第二個「隨遇而安」,是他10年前加入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
有醫生說無暇兼顧,叫我頂替,一年開兩三次會。」後來「步步高升」至義務秘書、副會長及會長要職。「無人做會長我便去做,如果我有能力,可當作嘗試。
卸任會長後,陳沛然打算隱姓埋名,「做返自己嘢」,怎料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他第一次被人游說參選立法會,考慮家庭和工作後推卻。
之後『騮哥』(梁家騮)突然說退下來,大家都發晒茅,有人再找我,情況就好像當年選醫科一樣,是上天的安排。
健康方法:運動+回家吃飯
醫生苦口婆心囑病人注意健康,陳沛然的心得有二:運動和多回家吃飯。前者他做到,一星期能踢上一至兩次足球;後者嘛,也嫌自己在家吃飯的次數少。
在家煮的一定不會下很多鹽、油、糖,如患有高血壓、糖尿、膽固醇要改善,第一樣教他是多些回家吃飯。
他說很多人想用錢來令身體健康,卻沒想過方法可不費分毫。
例如胃氣,不少病人只想買哪些靚藥,其實找出引致自己胃氣的原因,如我是晚上吃得太飽便有胃氣,便不會在晚上吃自助餐、不喝咖啡、汽水,胃氣不藥而癒。
訪問當日,陳沛然特地從衞生署的網頁找來資料,10大癌症的預防方法統統是戒煙酒、注意飲食、運動、減肥。
我不時都遇到病人問我同一問題。又煙又酒的病人問我:有哪些藥可補肝,令我飲酒時可以飲多些?糖尿病人又問:有甚麼藥令我血壓可以控制好些?注意飲食、減肥都不用錢啊,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
老生常談,大部分人卻知易行難。
【延伸閱讀】「慈雲山十三太保」陳慎芝從癮君子到傑青 虛榮也是一種毒【有片】
【延伸閱讀】奧巴馬的育兒之道 女兒到電影公司實習追夢
【延伸閱讀】陳美齡聰明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
撰文 : 周美好 TOPick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