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名校面試不發言被扣分 家長濫替子女做語言評估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7/10 08:00

最後更新: 2017/07/10 10:58

分享:

分享:

顧問言語治療師秦蓁指,現在有不少家長為「撲學校」而做評估。

不少家長為讓子女考入心儀學校、面試有好表現出盡法寶。有言語治療師指,過去半年有1成個案為報學校而做評估,曾有家長讓小孩在4個月内接受3次檢測,盼獲「好報告」以證其6歲兒子的語言能力。

教育界指出,面試並非要求學生口齒伶俐,且以遊戲觀察其基本能力,不會接納有關報告,反會延後面試,提醒若無語言障礙,毋須進行評估。

顧問言語治療師秦蓁指,過去孩子多在醫生及老師轉介下前來求診,但去年12月至今,為「撲學校」而做評估的有近180宗,佔整體求診10%,主要為2至6歲升讀幼稚園及小一的學童。曾有家長為6歲兒子,特意在家中練習評估內容後,在4個月內進行3次評估,盼取得好成績。

她估計有家長擔心子女面試時「太驚青」不發言,為免被扣分而提前取報告,向校方證明其子女的語言能力,亦有是為子女的履歷「增值」,結果在家長圈內「一傳十、十傳百」成為新趨勢。她提醒適當檢測可看到孩子的語言發展情況,但過量則造成壓力。

香港教育學院幼師校友會主席兼幼稚園校長謝巧玲直言,「若面試時不回答問題,就算拿報告來,我都不會取錄,或延遲至下次再面試」,指面試並非要考學生口齒伶俐,簡單講句早晨、或點頭示意亦可。面試多以遊戲為主,透過抛球、配對遊戲卡等,觀察學生會否有特殊問題及基本能力。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稱,今年起的叩門面試改以一組5人的Lego遊戲,觀察學生的創意、與人相處及基本表達能力,批評為面試去做評估是逆向思維,「言語治療評估是針對語言障礙、發音或口腔發展遲緩的學童,無事而去做是亂來。」

教大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俊彬指,家長面試前需調節心態,以平常心去輕鬆面對,否則緊張情緒只會投射到子女身上,並須細心考慮投考的學校是否適合子女。他續稱面試前,家長可與子女以角色扮演方式進行問答、遊戲及簡單指示模擬,千萬不要讓孩子有測驗的感覺,加重壓力。

【其他熱話】領呔變身創意手袋林鄭力撐 基層媽媽一針一綫拾自信

【其他熱話】國泰公關一姐變中電女強人:愈高級愈要學會放下身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