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倡填平船灣淡水湖建30萬個住宅 林超英:水都可以不飲?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7/26 19:14

最後更新: 2017/07/26 22:50

分享:

分享:

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今日(26日)發表報告,建議政府恢復大規模填海,加強增闢土地動力,包括填平船灣淡水湖發展住宅,預計可開闢1200公頃土地,提供30萬個住宅單位。大埔船灣淡水湖是全球首個在海中興建的儲水庫,60年代興建時主要目的是要有大型水塘盛載東江水。 現為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批評:「學者以為我們都變了超人,水都可以不飲!」

【延伸閱讀】「船灣新市鎮」構思者:徵用船灣淡水湖要付出代價 但效益大

林超英於社交網站fb帖文斥,「沒有數據講花費多少,一句有X公頃就可以隆而重之地提出建議」,又稱「如果硬要填海,整個吐露港都可以填,面積更大,為何不填吐露港?」

他形容有學者埋首研究,「深入」狹窄的範圍,「結果大近視,看不見常人認為顯而易見的簡單道理」,令人嘆為觀止。

不可思議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時代、不可思議的「建議」。

林超英又指出,填水塘的建議今次不是第一次,2015年有人建議填石壁水塘,當時官員稱「填平石壁水塘的建議必須審慎考慮,並先進行詳細研究」。

最好笑的地方是:水塘不是海,要建屋根本不用填,在大壩底部鑿一個洞,水自己會流走,土地自己會出現!與學者以為香港人不用飲水異曲同工。

船灣淡水湖一帶是遊人熱點,其全長約兩公里的主壩幾乎是市民到大尾篤燒烤、踩單車時必到之地,沿主壩繼續前行,經樓梯走上副壩頂部,可眺望船灣淡水湖及吐露港美景。

根據香港水務歷史,香港在1960年代工業發展急速增長,對食水需求大增,飲用水短缺,又缺乏興建水塘用的山谷,故政府在三面環山的船灣興建水壩,抽走海水後,令船灣淡水湖成為全球第一個在海中興建的儲水庫。

港府當年興建船灣淡水湖其中一個目的是,建造一個容量較大的水塘容納從深圳運來的東江水。港府在1960年與廣東省政府達成供水協議,每年由深圳水庫供水50億加侖( 2270萬立方米)淡水。 同年,港府動工興建文錦渡、石陂頭、粉嶺至大欖涌引水道,在1964年再建第二條直徑54吋水管由文錦渡至大埔頭抽水站,連接船灣淡水湖輸水道。 東江供水工程在1965 年1月完成,3月向香港供水。

水務署高級工程師陳子浩曾表示,當年香港遇上大旱,急需使用水塘,在1967年未待海水完全抽乾便啟用船灣淡水湖,故初期供水略帶鹹味。後期本港供水日漸穩定後,把水塘中存水排走,至1968年才供應純淡水。船灣淡水湖是本港第二大容量的水庫,庫容為2.3億立方米,僅次於西貢萬宜水庫,每日供水約60萬立方米,主要供應馬鞍山及西貢一帶居民使用。

今次並非首次有人提出填湖建議。2015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一份會議記錄揭示,有委員在會議上曾提出將大嶼山郊野公園內的石壁水塘填平建屋,並以隧道連接東涌。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事後質疑:

有人忘記了人要飲水。

他強調,郊野公園是大眾休閒的地方,批評在未用盡現有可建屋的土地而想向郊野公園入手是「罪」,亦會引來社會強烈的反響。

【延伸閱讀】港大研究︰填船灣淡水湖供應30萬單位

【延伸閱讀】石壁水塘 被建議填平建屋

【其他熱話】高鐵一地兩檢「懶人包」 西九遇事公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