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斥政府縱容富豪短租私人化官地

社會

發布時間: 2017/09/12 13:56

最後更新: 2017/09/12 17:08

分享:

分享:

本土研究社批評政府揭富豪賤價租官地。

本土研究社今(12日)發表《租連阡陌:香港短期批租富豪用地研究》,研究香港富豪住屋區內短期租約土地的實際情況,發現3成個案的租約面積大過本身持有的地段面積,呼籲地政總署建立公開透明和公平的短期租約制度,避免選擇性批租、執法和提供差別待遇。

本土研究社表示,本港現時有約810公頃、超過5300份短期批地協議,有近1/3的短租協議為私人短租作為私人後花園,已知佔地約37.4公頃,當中不少屬「富豪設施用地」。研究社利用地圖工具提供的衛星圖,辨認傳統豪宅區的泳池和網球場,當中發現共有31個,包括23個泳池和8個網球場,透過短期租約將官地「私有化」,各短租用地面積由數千至3萬平方呎不等,佔地面積總共3.25公頃(約3個標準足球場般大),大多透過直接批租而非公開招標的方式獲得,部分短租用地面積甚至遠遠大於相鄰的豪宅所在地段面積。

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表示,政府容許短租作富豪用地措施,影響私人地塊的佈局設計,若豪宅業主知道可以受惠於短期政策,毋須在私人地上興建泳池,只需在鄰近官地申請即可,變相擴闊私人居住及生活空間。他以西貢珊瑚閣為例,業主只擁有兩塊很小的地皮,卻透過短期租約獲得比原本地段逾10倍的政府土地,用以放置2個泳池和1個網球場;若收回租約再出售土地,面積足以興建多5、6個相同大小的獨立屋。

他又指,部分直接批租的短期租約租金極低,例如前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大宅相鄰的短租地,平均每月呎租低至0.6元,但透過公開招標的苗圃短租用地呎租卻高達16.8元,質疑當局以低價租地予富豪,令庫房蒙受損失。

此外,報告指用作花園用途的短租用地,租約為期5年,政策規定不能將短租地轉讓他人,但本土研究社發現,大部分富豪設施用地早於2000年存在,其後亦錄得交易,懷疑富豪因此獲利。而某些相鄰豪宅的設施座落於官地,懷疑屬非法霸佔官地作豪華設施。

報告又指出,不少短租富豪用地的使用者是著名商人、富豪家族、政要及前高官,例如鷹君集團羅氏家族、信和置業黃氏家族、澳門賭王傳老榕家族、前助理警務處長關綺蘿、「貨櫃大王」林良成和廣西政協朱殿安等。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表示,地政總署及土地行政不透明,令「黑箱作業成為貪腐的溫床」,並指特首林鄭月娥不要以為增加土地供應,便可無視千蒼百孔的土地制度,呼籲政府將短期租約制度透明化,他亦會把有關研究結果帶到立法會會議上討論。

本土研究社建議,將審批短租申請及續租的過程透明化,亦須公開地政總署土地指引,讓公眾清晰得知審批短租申請的準則,促進土地行政問責,杜絕選擇性批租、執法和構成差別待遇,結束黑箱作業;又建議公開現存所有短期租約列表、收取短期花園合理租金、優先檢視富豪用地招標原則及作其他用途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