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父母帶兩子「遊牧」中泰日 放養育出孩子自學力
發布時間: 2017/10/04 12:57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50
不少家長盼子女贏在起跑綫,有中產卻享受「無為而治」育兒方式。岑皓軒3年前帶着妻兒展開旅居生活,由泰國、成都再到沖繩,在日本更讓兒子入讀簡樸村校,意外發現孩子的適應力、自理能力反而提升,這套另類育兒心得,成為他稍後出書的題材。
70後「非常父母」岑皓軒(Matthew)跟太太馬漪楠(Isabella),3年前帶着兒子Michael及Jason展開6年旅居生活,由泰國、成都輾轉到日本沖繩,他們原本計劃下一站「移居」峇里,但因為愛上了沖繩的藍天與大海,決定多留一年。
Michael與Jason原本在沖繩讀國際學校,但原來學校沒有日文堂、同學仔又多是日美混血兒,夫婦有感旅居目的是要學習當地文化及語言,於是為孩子轉讀本地學校。
上學無高科技 親近大自然
日本公立小學不允許跨區上學,小兄弟入讀的學校,是步行10分鐘便到的村校。校內沒有先進電腦及iPad輔助教學,上堂只用紙筆,老師帶學生到花園捉蟲觀察生長。Matthew笑言,就是喜歡這種原始教學。
學校無校工,午飯時間學生需協助派飯及搬桌椅,甚至要洗廁所,所以他們特別愛惜公物。
有一次,夫婦回家見到兩兄弟在浴室「邊沖涼、邊擦鞋」,原來是為準備翌日將運動鞋帶返學校,他笑說:
學校給孩子機會學習自理,才可做到真正自理。
兩名小兄弟除了自理能力提升,也學識主動去服務他人,有時香港親友到訪,更會主動為親友炮製早餐。
旅居3年 兒子習慣轉變
一年搬家一次,兒子由泰文、普通話至日文也學過,Matthew坦言,他們不會看重兩名小朋友的成績,兒子在泰國上學時,連續3個月默書「捧蛋」;在沖繩上學初期「完全不知發生甚麼事」。但他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結果兒子不消兩個月已懂得用日文跟本地學生玩「包剪揼」。
Matthew說「轉變才是常態」,回顧3年多旅居生活,原來兒子已習慣轉變的生活。
細仔Jason在我們留在沖繩快一年時,已問定下一站的目的地。
岑家的遊牧生活沒有停下來,他們打算在沖繩多留一年,之後會轉往峇里及台灣,繼續自由樂活的「漂流」生活。
插秧建屋學紮染 體驗生活文化
岑家4口旅居期間,生活開支主要來自在成都投資的4個甲級商廈單位所收租金。
Matthew笑說,現時夫婦可更自在享受拍拖、寫書及招待親友來訪的時間。除了孩子要學習當地語言及文化外,他與Isabella也會身體力行,例如在泰國帶兒子下田插秧、建泥磚屋,於大理學習紮染藝術;在沖繩參加各種節祭,融入當地。
Matthew說在泰國時會上堂學泰文,現在日本則以自學方式學日文。他笑說,兒子不時取笑其泰文及日文「唔夠佢叻」。稍後他將把近年經歷輯錄成《放養孩子-育出自學力》,分享如何讓兒子樂活成長。
【延伸閱讀】港媽裸辭為子女教育移民台灣 小三每天僅兩項功課【有片】
【延伸閱讀】為了下一代移民是最好方法?
【延伸閱讀】跨境移民回流緬甸 女孩終可上學尋夢
全文刊於《晴報》
《晴報》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