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食得慢發音差 言語治療師:食物剪得太碎

親子

發布時間: 2017/11/13 18:56

最後更新: 2020/05/18 12:49

分享:

分享:

不少家長習慣把食物切碎或剪碎後才給子女進食,其實這會「剝奪」小朋友練習口腔肌肉的機會,甚至乎影響他們的發音。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鄭家雯曾接觸一位初小學生,該學生進食速度十分緩慢,每次進餐需要至少一個小時完成,而且餐餐吃剩食物,他的發音不算理想。鄭姑娘為這位小朋友進行評估,找出問題出處。

原來小朋友從小被照顧周到,每餐要進食的食物都是被家長預先切碎或剪碎,以致他的咀嚼機會不多,口腔肌肉沒有得到適當的訓練。自他升上小學後,午餐在學校吃,食物當然不會被剪碎,他才能夠練習咀嚼,起跑綫遲了,他追得辛苦。

慶幸是這位小朋友接受言語治療訓練後,加上有家長的配合,如在家中或出外用膳都不再把食物剪碎,小朋友的問題已得到改善。

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鄭家雯

6個月開始進食固體食物

鄭姑娘解釋,小朋友自6個月大開始長出牙齒,家長在此時為孩子引進固體食物,令到他們多進行咬、吞、咀嚼等動作,這個過程有助訓練其口腔肌肉。說話與進食都是使用同一組肌肉,因此進食固體食物除了能夠幫助發展咀嚼能力,也能夠幫助孩子發出較複雜的音。

【延伸閱讀】食物剪得太碎惹的禍 港童患睡眠窒息症急增

她引述衛生署建議, BB出生至6個月主要是飲奶,自6個月起開始進食固體食物,食物質感的轉變順序為:

1.糊狀、幼滑

2.較稠、搗碎的蓉

3.柔軟、剁碎

4.切成小塊

家長可根據衛生署建議,為不同年紀的嬰幼兒提供不同質品的食物。

約6個月:幼滑的糊 

7-8個月: 稠糊和泥溶狀食物

9-11個月:有顆粒的泥蓉食物,如菜肉粥

1歲-1歲半:軟飯、切碎的肉和菜

1歲半-2歲:略為切碎的家常餸菜

鄭姑娘指出,6個月至兩歲左右為「引進固體食物過度期」,家長應逐步嘗試給寶寶進食不同質品的食物,因為這是一個咀嚼功能培養的重要階段。如果小朋友到了兩歲經常進食糊、泥溶狀或剪得碎小的食物,他們的牙骱缺乏咀嚼的機會,口部肌肉發展較同齡緩慢。此外,小朋友沒有接觸不同質地的食物,日後更難適應多樣化的食物,或引發偏食的問題。

【延伸閱讀】黐脷筋有得救   口部肌肉訓練改善發音【有片】

給家長的提示

有家長以為剪碎食物,有助小朋友易於進食,縮短用餐時間。鄭姑娘認為,幼兒起初吃長條形狀食物如意粉、麵或菜等,的確需要花較多時間咀嚼咬碎。其實只要家長給予耐性,根據衛生署建議為不同年紀的嬰幼兒提供不同質地的食物,孩子有機會練習咀嚼,漸漸地吃得愈來愈快,最終達到如一般人的正常咀嚼速度。

反之,若然家長經常把剪碎的食物給孩子吃,會影響寶寶發展咀嚼能力,造成其口部肌肉發展遲緩。

甚麼是口部肌肉發展遲緩?鄭姑娘解釋,當家長發現子女的發音遜於同齡幼兒,而且有經常流口水、進食時間長、無法應付不同質感食物的情況,不妨主動求助。言語治療師會根據下列項目:

1. 有沒有流口水?

2. 口腔肌肉有否過敏?

3. 小朋友能否做到圓嘴、閉上嘴唇(合嘴)?

4. 舌頭活動幅度有多大?

5. 咀唇﹑舌頭及顎骨的協調

根據以上項目評估小朋友是否有口部肌肉發展遲緩的問題,從而判斷小朋友是否有發展口部肌肉發展遲緩的情況。一旦確定小朋友有這個問題,言語治療師會教導家長一些可以在家中進行口腔肌肉訓練的練習,讓小朋友得到更多機會接受訓練,及早改善問題。

【延伸閱讀】言語治療師話你知 幼兒常見錯音懶音字 【有片】

撰文 : 何寶華 TOPick 記者